从刚出生时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日益壮大——7年来,金融租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这个在中国涅般重生的行业,不仅在完善金融体系,补充金融服务功能等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还紧密将“租赁梦”与“中国梦”融合,立足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焕发出蓬勃生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国家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落实国家推行的一系列重要措施顺利实施,金融业需要肩负起重要使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高附加值金融服务。而金融租赁作为一种与实体经济联结最紧密的融资融物手段,集金融、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实践来看,在支持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端设备制造、销售,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方面具备传统金融工具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2015年“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将全面推进,在三大战略叠加运行中,金融租赁业可发挥重要的价值作用。
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将在基础设施、跨境通道、资源能源以及生产贸易等领域加强投资力度,金融需求存在投资回报期长、资金量大、多币种跨境合作等特点。金融租赁可以在科学规划下,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租赁“走出去”,统筹带动中国技术、装备、品牌等中国因素和企业“走出去”,创新“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以工银租赁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租赁公司探索出一套“中国制造+中国金融租赁”的海外发展模式,租赁公司从国内购买产品租给国外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为中国制造企业充当探路者和急先锋,帮助优秀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走好”、“走稳”。在进口方面,金融租赁通过从国外采购而直接拉动进口,平衡国际贸易,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更好理解与融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金融租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服务环境的不断改善。上海和天津自贸区的成立,为金融租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金融租赁产业在自贸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成为区内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借助上海作为亚太地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有利于以租赁的方式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走向世界。而天津作为全国最早系统性支持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城市,自贸区获批后,将以打造金融租赁业为重点和特色,凸显自由贸易港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2013年年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天津考察的第一站放在工银租赁,足以显示出租赁业在天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在新常态下,金融租赁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金融业态,拥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金融租赁与国家战略的协同将进一步加深,对国家的大飞机战略、制造强国战略、海洋战略、“一带一路”、新兴产业战略、城镇化战略、“走出去”的扶持作用将进一步深化。金融租赁在社会融资当中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为经济“舒筋活血”,增添能量,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金融租赁还将发挥自身贴近实体经济,相对灵活便利的优势,与信贷、基金、保险、资管等其他金融业务形成有机互补,从而有力推动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