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融资难是融资租赁公司的痛处,而融资租赁公司也一直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摸索。尽管境内外发债、资产证券化、保理、内保外贷等融资渠道的创新层出不穷,但是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上市却始终是最大的渴望。

  然而,由于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以及融资租赁行业的自身发展等原因,一直以来,融资租赁公司鲜有上市。近日,有媒体报道,国银金融租赁正在筹备赴港交所上市,计划集资10亿至15亿美元。与此同时,新三板则迎来了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融信租赁。随着注册制的脚步越来越近,融资租赁公司的上市之路有望拓宽。

  纷纷上市潮

  作为国家开发银行旗下的子公司,国银租赁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400亿元,业务涉及飞机、交通工具以及基建行业。国银租赁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赴港上市还是一个初步打算,待有更详尽的进展时会及时通报。”但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银租赁已经开始进入资产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阶段,为上市做准备。

  根据中国租赁蓝皮书《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9月30日,全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约为1630家,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29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全年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将突破3万亿人民币大关。依据目前的行业发展速度保守估计,2016年前后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将突破5万亿,届时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

  行业规模的迅速膨胀,让企业上市的渴望也迅速膨胀。在海外上市方面,2011年3月,远东宏信成为国内第一家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开创先河。2014年7月,中国飞机租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交易,同时也成为亚洲第一家上市的飞机租赁公司。

  在内地,2010年渤海租赁借壳*ST汇通,实现了整体上市。随着新三板各项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受到的关注度逐渐升温,新三板也迎来了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融信租赁。2014年12月5日,融信租赁正式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企业。2015年1月22日,融信租赁在全国股转系统正式采用做市商制度作为二级市场交易模式,以包括光大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华福证券在内的4家券商作为做市商,成为新三板首家做市的金融类企业。当日涨幅高达5.22%,当日成交量位列做市商板块第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融信租赁董事长王丁辉表示,“我们通过上市新三板,让融信租赁成为公众企业,一方面提升了公司的信用等级、品牌影响力;第二,成为公众企业后,抗风险能力更强,也更规范,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第三,就是利用新三板的平台为我们持续增长的业务提供资金通路对接。”

  收益率与可持续能力

  对于国银的上市筹划,前述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还不确定能否成功,因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其实,即使是门槛较低的新三板,融资租赁相比于其他传统行业,在上市方面也面临更大的挑战。王丁辉坦言,融信租赁作为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需要与各方进行持续的沟通:行业监管部门对融资租赁企业进入新三板的认同度;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对于融资租赁企业进入新三板的相关要求及认同度;主办券商对于融资租赁行业及公司的理解及风险把握度,“公司针对以上问题与各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最终取得了相关单位、主管部门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的认可。”

  对于融信租赁来说,虽然获得认可的过程艰辛,但结果还是幸运的。不过,艰辛过程的背后也反映了融资租赁企业要想上市,的确要比其他行业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监管层和市场的认同。2011年,以“鑫桥模式”而著称的鑫桥联合也曾经距离上市只有一步之遥。2011年年初,鑫桥联合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施锦珊表示,“准备年内在香港挂牌,承销商是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到了当年7月份,有媒体爆出鑫桥联合最快于2011年10月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约3亿美元。然而,此后便无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