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空作业的历史渊源

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The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未来总是迷雾重重,难窥其貌。好在我们还可以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我们今天要说的高空作业的历史,和这个也相关。

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最早的城市的形态出现在古巴比伦,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的最南部。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类发明了今天所说的“楔形文字”,创造者是生活在在古巴比伦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南部的苏美人。苏美尔文明世界上最早出现可考证的文明之一。

我们一般会想当然地理解古代的文明不够发达,那时候的人类的心智还不够开化。长久以来,我也是持有这种想法的一员。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推荐了一本名为《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书,这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先前的愚不可及的观念。后来我在网上也查了一些资料,才了解到苏美尔文明比我们主观臆想的要先进得多。                      
上图是苏美尔人创造的有关交战一幅作品,发掘地点可能在乌鲁克城。苏美尔人使用城墙来保护他们的城市,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作战时采用了梯子这种工具作为辅助。这应该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早的有关高空作业的图像记载。

        随着城市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以及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城邦和城邦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476年的500年时间里,罗马帝国南征北战,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相应地,战争所使用的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下图展示的是一张结合了船只与云梯相结合的工程场景。这也算是一种高空作业。

前面提到的是国外的情形,中国祖先的智慧更胜一筹。大家看到下图是公元600年的隋代的攻城梯。这个攻城梯被推到城墙边之后,潜藏在下方格子里的士兵会快速架起云梯,爬到城墙上展开战斗。这是高空作业在中国应用的场景。

        1875年,在美国建国百年前夕,法国送了一尊巨大的雕像作为贺礼,这就是著名的自由女神像。当时搭建方法是我们今天依然很熟悉的爬梯加脚手架的模式。

二、高空作业平台的源起

工程机械的蓬勃发展是和经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是从农业到工业,从乡村到城市的变迁,以及对应的机械化的进步。以美国为例,大体上经历了农业的拖拉机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方机械时代和城市化建设的高空作业设备时代。我们知道的卡特彼勒的前身也是做拖拉机起家,1986年方才更名为现在的名字。

我在东北出生长大,14岁就开过拖拉机,所以对拖拉机很有感情。东北人民对拖拉机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他们白天开拖拉机,晚上打拖拉机,晴天开拖拉机,下雨天下雪天打拖拉机,耕种时开拖拉机,过年过节打拖拉机。生活中和梦里都有拖拉机的身影,这大概算是一种图腾般的存在。

公众号“饭统戴老板”在2019年6月15日发表的名为《北电之死:谁谋杀了华为的对手?》一文中写道,“(任正非)为了避免跟美国竞争,在十几年前我们真的想把公司出售了,连出售以后的计划都已经想好了。有一种假设,是把中国所有大大小小的拖拉机厂全部收购,中国拖拉机的最大问题是漏油、不耐高温,我们用IPD的研究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时拖拉机1000美金一辆,我们把质量提高以后卖2000美金,如果走了这条路,也许我们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王国。”注意,任正非说接受这次采访的时间是2019年,他口中的“十几年前”,准确的说,是2006年。

从事农机制造的约翰迪尔成立于1837年,而卡特彼勒在1972年才生产出第一台液压挖掘机。有了这样的对比,我们才能意识到,中国用火箭一般的速度,从农业社会的拖拉机时代飞速进化到了工业社会的挖掘机时代。

我们在这里要说的另一个设备是汽车吊。这个属于前面提到的第二个阶段,即基础设施建设的土方机械。一般来说,在项目建设中,挖掘机最早进场施工,后面是推土机,装载机,汽车吊等。

汽车吊里有一个牌子叫格鲁夫GROVE, 成立于1947年,后来被曼尼托瓦克收购。这个品牌来源于其创始人的名字Grove, 创始人的全名叫John L. Grove, 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50多年前,John L. Grove和她的妻子Cora从宾夕法尼亚州开始了一段公路旅行。途中,John和妻子偶尔会停下来,与合作多年的客户、好友重聚闲聊。他们一开始谈论着未来的计划,后来逐渐讨论起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的危险和成本。大家都认为,在高空作业行业中,有一种产品亟需被发明。它可以安全、迅速地将工人从地面升至空中施工和维护,且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聊天过程中,John萌生了在吊臂顶端安装一个篮子的自行式伸缩吊臂提升机的想法。

当John和Cora路过胡佛大坝时,他们遇到一起人间悲剧:有两名在脚手架上进行电线修理的工人触电身亡。

出于对工人安全的担忧及关怀,John不禁怀疑:如果有更安全的方式进行电线修理维护操作, 这些人能否幸免于难?

这在John的脑海中播下了一颗种子。度假结束后,在妻子的激励及朋友的帮助下,John决定开创新事业。经过反复的草拟和思考,John最终发明了全球首台高空作业平台JLG1,由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高空作业平台行业。

如果仔细看Grove吊车和JLG1这台高空作业平台设备的话,你会注意到二者在颜色,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承和发展。

另有一个小故事。在国内,我遇到了一位前辈,其在美国期间曾效力于捷尔杰公司,且与John L.Grove共事过。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注脚。

三、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国际现状和中国高速发展的背景

        从1969年捷尔杰发明世界上首台高空作业平台至今已逾50年。截至2019年末,全球的高空车保有量预计在180万台左右。下图是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高空车存量情况。我们看到,发达国家的高空车数量占比最高。以中国的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和城市化发展速度来看,还有很大的成长潜力。

说到高空作业的应用场景,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就是建筑行业。从1980年代末开始,中国就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市场有多大?单以塔吊为例,中国的塔吊的保有量占据了世界总量的2/3.

按照2014年的数据,中国的建筑行业的总产值为7.67万亿,建筑工人多达4600万人。与此同时,单记录在案的事故就多达522起,造成了至少648人的死亡。这个数字可谓触目惊心。

中国的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高速发展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最直接的动因就是当年12月出台的新《安全生产法》。按照该法律的规定,发生人身伤亡的赔付标准较之前大幅提升100%~300%。

在本世纪初的时候,人身伤亡的赔偿比较低,而且存在城市和非城市赔偿不一的情形。这些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人身伤亡额赔偿标准逐年提高。以上海为例,2020年上海人身损害赔偿死亡最高标准是1388840元,接近140万人民币,城乡标准统一。这也体现了我们这个社会对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但是罚款并不是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比如以前的煤矿出现了矿难,煤老板一般的做法就是多给钱打发了事,事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并不能起到规范其安全生产的效果。大家仔细看“追究建设活动五方主体责任”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发生大的事故的严重后果可能会导致企业施工资质被取消。以中国建筑、中国中铁等这种年营业额高达数千亿的巨头来说,被取销施工资质是其无法承受之重。

高空作业危险吗?下图清晰地解释了高空作业的危险性。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一个物体从3米高度自由落体,触及地面时的瞬时速度高达每小时54公里。时速54公里是个什么概念?世界公认的最安全的沃尔沃汽车能够承受的瞬间最大速度是时速55公里。换成一个人的话,非死即重伤。

有些同学认为这不可能,觉得这个高度跳下来没那么危险。注意,有这种想法的同学是基于“准备好了”的这个前提。但高空坠落是无法提前准备好的。喜欢Beyond乐队的同学应该知道,黄家驹坠落的舞台的高度大概就是3米左右。

效率促进高空作业平台行业高速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个也是非必要条件,但也很重要。

按照(可能是)中国第一代网红罗永浩的说法,他姐姐一直用手摇电话,有一天突然改用按键电话了,唯一的原因就是手摇电话停产了,买不到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人来说,惯性依赖是决定每个个体的行为的重要因素,这个和习惯有关,与效率无关。一名工人被要求不能用脚手架,这个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没有商量余地,只能硬着头皮用高空作业平台。然而一旦学会了使用高空作业平台设备,你再让他们回到原始的作业方式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下图是一个粉刷墙壁的作业现场,脚手架和高空作业平台两种方式的对比。完成同样的工作,后者只需要前者的40%的时间。

以大家都知道的北京新机场项目为例,同样的作业内容,高空作业平台设备的效率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

顺便说一句,高空作业平台的操作非常简单,现场培训只需要15分钟时间,任何人就都能上手使用了。

促进高空作业平台行业高速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经济。很多人觉得脚手架成本低,高空车设备租赁费用高。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对比,一般来说,使用高空作业平台设备能够节省传统模式下30%-70%的成本。

        在这里我还是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那就是疫情期间武汉人民建设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如果没有高空作业平台和一些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设备做支持,很难想象盖一家医院只需要一周多的时间。

促进高空作业平台行业高速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观念转变。按照传统的观念,破家值万贯,一台设备破铜烂铁也是我的财产。但是现在随着共享观念的普及,以及分工专业化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所有权”并没那么重要,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能帮助我把我要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让我不用考虑其他事情,比如维修、运输、存储、保险等琐碎的事情,那就更好了。

“共享”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可能是中国特色。以央国企为例,他们可能不差钱,但是招人这件事情殊为不易。买了一台车之后,就要考虑招一个人,找一间仓库,备一些零部件,请一名维修工,发放薪资福利,考虑员工的生活…… 这一连串的事件,想想都让人头疼。但租用高空车是费用类支出,报批流程就简单很多。

        下面这张图展示的是中国的用于租赁的新设备销售占比。按照荣峰科技于2020年4月19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长安论坛”上,千里马供应链金融联席总裁闫锋先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单就挖机行业的增量销售额就达到了1200亿元人民币。如果推广到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或者进一步延伸到包括交通运输,物流装备等适用于租赁的设备,并且把中国的用于租赁的设备销售占比从约13%提升到世界平均约40%的水平的话,大家可以想见设备租赁有多么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高空作业平台的市场前景和租赁需求

        高空作业的市场有多大呢?我在前文中提到了中国目前的设备保有量大概在14万台左右。按照国内的工程机械的其他品类的保有量横向对比的话,中国高空车保有量可能会达到100万台的水平。

        为什么会说“100万台”这个数字呢?下图列举了高空作业平台设备应用的若干行业。从定义上来说,作业高度在两米以上的,就被称之为“高空作业”。所以各位可以想象这个空间会有多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高空作业平台设备厂商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共同努力,一起为改变和推动更安全更高效的作业方式做出贡献。在一个成熟的行业里分一杯羹,比从无到有开创一个新的领域,达成认知共识,要容易的多。

以钢架结构的厂房建设这个高空作业平台的典型应用场景为例,一个厂房建设的周期可能持续12-36个月。高空车从建筑安装阶段就开始介入,基本上一直持续到项目最后收尾阶段。对应的使用环节包括搭建工字梁、暖通、安防、喷涂、水电、照明、清洁等多个环节。如果按照每个环节使用时间1个月计算,一个项目用到高空车的时间至少是7个月。如果是大型项目,比如北京新机场,高空车使用时间长达2年以上。

        下图是关于高空车的市场容量的另一个视角。下图右上角的红色部分的地理面积不到美国陆地总面积的5%,但贡献了GDP总量的50%。左下角是美国联合租赁的1200家门店分布,大家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和高空和门店分布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后者是全国性的分布形态。另外一家设备租赁公司阳光地带(SunBelt)在美国的门店数量大概在800家左右。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宏信建发和众能联合这两家头部企业的门店数量,合计不到200家,还差的很远。

五、规模、收益和风险

        在3月18日的Jack看租赁公众号上发表的名为《设备融资租赁的厂商视角》的文章中,我提到中国国内的新增设备租赁业务量在每年3万亿到5万亿的水平是一个合理的规模。

        设备租赁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略了的蓝海。关于收益,以下列出的几个特点供各位参考。很多人认为中小微回租业务价格高、收益高。实际上,如果综合考虑到获客成本,作业区域半径,风险水平,贷后管理,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情形,基于业务系统模式下的三方设备直租业务的收入要远高于中小微回租业务的实际收益。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跨界打劫”,很多人都想去颠覆一些传统行业。其实呢就好像钱钟书说的那样,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一个行业是一个生态,有自己内在的逻辑,没有那么容易被颠覆。这个社会上也普遍存在着浮躁的的心态,很多人不太愿意花时间和力气坐下来,把手上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做好。日本尊崇匠人精神,把手艺高的匠人尊为国之瑰宝。中国也应该认真学习一衣带水的邻邦的优点,拿出板凳一坐十年冷的耐心和恒心,把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做好。

        我们不怕吃苦,也不怕弄脏自己的双手。在三方设备直租领域,这些年来我们做出了一点点成绩。下图是南京微沐软件协助开发的,基于三方对象(供应商、租赁公司、承租人)的业务系统。在厂商租赁模式下,产品是标准的,流程是固定的,承租人肖像的一致性也很高,所以客户只需要在手机上做简单的几步动作,就能完成从信审到提货再到起租的全部流程。最快的话,当天就可以走完整个流程。我们有一个海南的客户,在使用了捷尔杰业务系统之后,一周下一次单,购买一次设备,就像在天猫上买一盒饼干那么简单。

虽然从春节前爆发的疫情到现在仍然没有彻底结束,但是借助微沐软件给我们开发的这套系统,捷尔杰的工作一直在正常推进。疫情期间,借助这套系统,捷尔杰合作的某家租赁公司在2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90%以上的客户的补充协议的签署和租金调整的全部事宜。所谓科技赋能,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工作效率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个非常笼统的对比。简单来说,通过业务系统模式的效率比传统模式至少高5倍。这还没有考虑到后者的文件线下签署的耗时,以及经常发生的签署不规范的问题。从捷尔杰前些年的经验来看,传统模式下3个人的团队一年大约能做40单。但借助微沐软件的业务系统,同样的团队规模,可以实现每年500单以上的产出。

        最近很多金租和商租在陆续发布年报,很多同仁对一些租赁公司,特别是金租创造效益的能力艳羡不已,并哀嚎自己拖了行业的后腿。负责任地说,在捷尔杰业务项下,以项目小组方式创造的人均净收入,至少能排在有据可查的全部类型的租赁公司的前五名,包括金租和商租。

关于风险的话题已经说的太多了,我只从厂商租赁的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即应当适度放宽对承租人信审资质环节的要求,重视流程管理和租后管理环节。如果通过每个环节可以降低5%的风险,那么在包含100个环节的设备直租业务操作中,最后发生损失的比例为0.592%。这也是捷尔杰这些年来身体力行总结下来的结果。

        我们一再强调,金融行业的本质就是通过有效管理风险敞口获得合理收益的过程,适当的逾期比例能有有效增加总体收益。这个道理很简单,在《租赁合同》中通常都有逾期罚金的约定,承租人要支付每年万五到万八的滞纳金(年化利率18%-24%)。同时,租金仍然需正常支付,不能豁免。

六、关于竞争

高空作业平台设备的租赁是一个典型的市场化行为,价格是由供求双方博弈决定的。在香港市场, 2018年高空作业平台设备的租金价格只相当于1995年的30%的水平,但23年来,高空作业平台设备的保有量却始终稳步增加到接近1.6万台的水平。相对于香港1600平方公里来说,拥有广阔腹地,且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大陆在高空作业平台设备的保有量上,显然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七、合格的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肖像

        结合五年多来与百余家租赁公司沟通总结,我认为,能够做好设备直租的租赁公司应当具有以下特点,此处不再赘述。请注意,我没有提到“资金成本低”这一项。

        最后,由于设备厂商的客户分布在全国各地,我们希望与之合作的租赁公司可以覆盖的地理区域能与客户保持一致。这也是我们租赁公司沟通时,希望达成的一个方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捷尔杰业务系统的支持下,租赁公司“服务全国”的目标不会是一种障碍。

八、结语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高速发展已逾40年。根据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第一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之前我辈之人对所谓“经济危机”这个词是无感的,但这个数字无疑让我们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倍感寒意。14亿人需要工作和生活。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包括降准和释放流动性的很多举措,但效果还有待观察。

实际上,作为唯一一个能够有效连接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桥梁,在讨论融资租赁回归本源这件事时,我们要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这个行业应当有怎样的未来,而是这个行业,应该做些什么,才能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贡献一些公民应有的担当。

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your country)。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