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租赁自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已取得了迅速发展。各国航空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曾采用这种获得飞机的方式,来实现其经营目标。虽然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法律、税务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我们仍然可以用下列两条主要原因加以概括。
1、内部原因
作为承租人的航空公司存在着购机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这是飞机租赁迅速发展的内因(充分条件)。
航空运输业是高技术、高投人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巨大。飞机是航空公司最主要的生产设备,由于其价格高昂,使得飞行设备价值在航空公司总固定资产的比重非常高,平均占60%至80%。因此,航空公司对资金的需要大部分来自于机队的扩充和更新。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尽管有波动,但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就使得整个空运行业对飞机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与高技术、高投人的一面不同,航空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行业利润率非常低,平均只有3%至5%,体现了其高风险的残酷一面。
航空运输业的这种“三高”特点,决定了航空公司无法依靠自有资金购买飞机,必须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其购机资金。因此,整个空运行业普遍存在高财务杠杆的特性,全球空运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超过60%。所以,各国航空公司不论其经营业绩多么优良,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购机资金短缺的困境。
而作为新颖的机队融资手段——飞机租赁正好能够满足航空公司的融资需求,解决航空公司购机资金不足的困境。
2、外部原因
除了航空公司对融资的内在需求以外,政治、法律以及其他宏观环境的变化促使了飞机租赁市场兴旺,吸引了巨额资金投人到飞机租赁业务中。这是飞机租赁迅速发展的外因(必要条件)。
政策、法律因素
出租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税收调节政策和相应的法规,促使飞机租赁市场兴旺,并吸引了巨额资金投入到机队融资中。
为了鼓励投资,降低成本费用,一些国家的税务当局纷纷制定以投资来抵免税收和加速折旧的方式,给飞机购买者以税收优惠,以此来促进飞机的销售。
但是当航空公司发现仅靠自己的财力无法享有这些减税好处时,就通过将此优惠转移给某个金融中介机构以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形成了以资产融资(ABF)“的早期发展。这样,由这种金融中介机构(如信托公司、租赁公司或其他投资者)购买飞机所有权,再按照有关飞机租赁协议,将飞机租给航空公司使用,并以较低的租金,将一部分税收优惠转让给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放弃所有权的利益,将其转移给出租人,而出租人作为飞机的所有者,也承担相应的风险。
因此,飞机租赁市场是否兴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租人所在国或地区是否有有关租赁税收优惠政策及相关法规。
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租赁业发达国家都实施过或曾经实施过这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并使得这些国家成为或曾经成为世界减税租赁的主要市场。但减税毕竟减的是出租人所在国的税,并且有一部分减税利益以降低租金的方式被海外承租人分享。因此,出租人所在国的税法可能会进行修改,限制海外承租人分享某些税收优惠。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国家已经对有关租赁法规进行了改革,一些主要的租机市场,如美国、英国等国,已失去了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对税收优惠做大帆區度削减,使减税租赁的市场民用飞机租赁越来越小。近年来,日本、德国等减税租赁发达的国家,也已对有关租赁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使得日本、德国的减税杠杆租赁市场日益缩小。
尽管如此,税收优惠仍然是吸引航空公司租赁飞机并推动飞机租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放松管制和天空开放
自由化航空运输政策的推行促进了国际空运业的发展,从而对飞机融资的需求增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航空业发达的国家开始推行自由化的航空运输政策,对内放松管制,对外天空开放。
首先是美国,1978年美国国会批准了“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在国内全面实施放松管制这一新的自由化航空运输政策,允许私人资本进人空运市场(市场准人),同时取消对空运定价的限制。1985年,美国完成了放松管制的改革。
紧接着,西方其他空运业发达的国家纷纷仿效美国实施放松管制政策。进人上个世纪90年代后,以美国为首的空运业发达国家又在国际上推行“天空开放”的自由化航空运输政策,并迅速成为一股潮流。短短几年间,就有40余个国家与美国签署了“天空开放”协议。1997年,欧盟15国全面实施天空开放。目前,天空开放已成为全球性的趋势。
放松管制和天空开放这些自由化的航空运输政策的实施对全球空运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飞机租赁迅速发展的又一动力。首先,新的航空公司大量涌现,对飞机的需求迅速增加;其次,伴随着新航空公司的大量涌现,空运业的竞争日益加剧。
航空公司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避免在竞争中倒闭,必须努力降低运营成本,这就必须获得新的、油耗更低的飞机。但是大多数航空公司缺乏足够的财力去购买这些飞机。于是,租赁融资便成为这些航空公司的首选。
因此,自由化航空运输政策的推行是飞机租赁市场兴旺的又一原动力。
国家对飞机制造业的护持和资助
民用飞机是欧美国家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对出口创汇、提供本国就业岗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欧美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本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但是,航空运输业呈现着周期性的波动,同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航空公司普遍存在着购机资金不足的问题。于是,飞机制造商经常会面临定单不足或取消定单的问题。
国家必须采取措施来维持定单的稳定。最常见的措施是出口信贷护持;其次是国家给予某些税收优惠,吸引出租人投资购买飞机然后再出租。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承租人租赁飞机,扩大飞机的出口定单,国家往往会允许海外承租人分享给予出租人的税收利益。这样,减税杠杆租赁市场逐步形成并最终推动了飞机租赁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