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浪潮滚滚向前,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正当时。但是,对于融资租赁企业来说,如何又好又快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少企业仍是一知半解。那么,企业该如何破解数字化认知误区,找准数字化转型切入点呢?或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一、析毫剖厘,理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7大误区
  
  虽然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部分关键技术已发展多年,但因为数字化转型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部分企业仍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大致分为以下七种情况:
  
  推崇技术“包治百病”,单纯地认为数字化转型靠技术驱动,只是简单地投入信息设备和技术。
  
  企业内部“各行其是”,没有就数字化转型达成共识。
  
  数字化转型只做“表面文章”,除了IT部门因为职责所在参与,其他部门没有也不想参与。
  
  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短期见效”,不少企业因为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成果而无法持续坚持。
  
  “外行人看热闹”,企业自身没有信息专业化复合人才。
  
  转型陷入“水土不服”,把数字化转型任务全权交给外部咨询公司,方案不切实际。
  
  推崇经验“万能论”,生搬硬套市场标杆企业的经验,试图直接复制外部成功经验。
  
  作为信息化的升级概念,数字化转型会贯穿企业各个职能系统,对企业的业务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更深入地理解数字化转型,以系统思维的方式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谨慎地应对种种挑战,避免埋下隐患。
  
  二、万物智联,通过物联网技术为租赁物戴上“手环”
  
  在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下,企业的管理流程正稳步迈入数字化、规范化和智能化。以融资租赁行业为例,物联网技术一方面可以帮助租赁公司提升对租赁资产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针对承租人恶意操作、藏匿、恶意处理等行为进行防范。
  
  近年来,虽然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猛,但资产管理能力依然是很多融资租赁公司的短板。承租人的信用资质仍是大多数租赁公司投放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租赁物的风险管控机制则被放在了次要位置。这引发两方面问题:一是无法推动能够带来高附加价值的多元金融业务;二是承租人的信用资质起决定性作用,致使在当前整体资金信贷环境下,租赁公司更偏向国资或者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投放不足。
  
  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建立一整套涵盖租赁物登记、交易、使用、维护、销毁等各环节的闭环动产管理平台至关重要,可通过对租赁资产的全流程管理,提升租赁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
  
  由于我国租赁业的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备,如果出现恶意处置租赁物的事件,不可避免会对租赁公司的权益造成损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已建立了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该系统尽管在确定租赁物的权属、保护出租人的权益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该公示系统更多只能在事后追踪维权,并且租赁公司还需要额外付出一定的时间和法律成本,且最终租赁公司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判决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很多时候也是一个未知数。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租赁公司可从多个渠道取得租赁物的数据信息,从而使提前发现和处理承租人的恶意行为成为可能。实时监测租赁物的运行情况、位置信息等,一旦发现异常,可立即向租赁公司预警,租赁公司则能够马上与承租人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如果发现承租人有不配合或存在恶意行为的征兆,租赁公司即可利用技术手段对租赁物进行远程控制,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就像我们日常佩戴手环,记录、评估日常活动数据和身体状况一样,融资租赁公司也可以给各类租赁物设备套上“手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设备的日常运作情况进行数据记录并回传平台。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对承租企业的设备运行情况甚至经营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估。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在某些区域内使用“手环”的企业足够多,还可以借此一窥该区域的社会生产情况,对于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布局和风险控制都具有相当大的参考意义。
  
  三、打破“信息孤岛”,借助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可信度
  
  区块链作为一种可信任的数据记录机制,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难伪造、可追溯、透明、多点记录等特征,可有效解决融资租赁业务交易中的数据丢失和篡改问题,也是融资租赁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一大利器。
  
  在上述闭环动产管理平台中加入区块链技术,可实现租赁物全生命周期时段内的数据真实性,将有助于设备生产者、融资租赁公司、承租人等多方更便捷地获取真实、可信的数据,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在数字化变革浪潮下,融资租赁公司更应辨明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加速推动技术改革创新,在资金和资产流转、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服务实体企业,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