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央行《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反馈的正确姿势 |
发表时间:2022-1-9 10:31:55 文章来源:互联网 文章作者:admin 浏览次数:844 |
一、反馈遵循两大主线 首先,我觉得大家在反馈的时候要遵循两大主线,这也是金融监管政策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第一是防控金融风险。我们一定要理解国务院金融委关于防控金融风险的意图,服从金融强监管的大局,站在这个立场上去理解当下的政策。于是,你首先要告诉监管我为什么不会造成金融风险:我的资金来源情况如何,我的业务开展情况如何,我的资产质量如何等等。 第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要说明我融资租赁是真的在服务实体经济,比如我的直租业务开展情况、经营性租赁开展情况、碳中和、中小微等领域业务开展情况。就是说,你的价值在哪里。 二、反馈不要陷入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不讲风险如何防控。 监管条例的出台是为了防控风险,这是第一位的。征求意见的目的也是如何把风险防控好。 结果呢?我跟你讲风险,你给我讲发展;我跟你讲压实责任,你跟我讲法理依据。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就好像业务部门的项目被毙了,结果你去找风险说,这么项目对我多么重要,我开拓业务多么不容易。 拜托!这跟防风险有关系吗? 第二个误区就是口头喊着自己在服务实体经济,实际上还是想扛着自由主义的牌照,做监管套利的事情。 你觉得人行会不会不知道大家在干什么?不可能!你想想,中登网谁在管着?是人行啊!如果人行不知道,那就没人知道了,他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 第三个误区,高估自身地位,低估监管决心。 整个租赁行业一共6.5万亿的规模,除去飞机、船舶等,小微企业、制造业的存量有多少呢?一刀切以后,对整个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我们也真不能把自己想的太重要,而低估了监管的决心。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还是有很多优秀的租赁公司,在产业领域不断开疆拓土,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更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根据萌一研究的估算,2021年上半年平安租赁、民生租赁、招银租赁位列产业项目投放前三甲,融和租赁、国网租赁、华能租赁、华电租赁凭借先天的资源禀赋在新能源领域大放异彩。 我们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妄自菲薄,但最重要的是,不能低估监管的决心。 第四个误区,也是最忌讳的,不要满口反对意见,不给解决方案。 你说我的草案不行,那你倒是给我一个解决方案呀!一个既能防控金融风险、又能服务实体经济的方案。比如给直租开个口子、给碳中和和中小微开个口子、给经营性租赁开个口子。 实际上这个反馈渠道并没有堵死,大家有诉求也要正常表达。 听不听,是监管的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