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实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公司试点,首批5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开业,标志着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新篇章由此开启。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金融租赁行业砥砺前行,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行业总资产规模也达到3.5万亿元。

  ◆金融租赁行业缘何达到如此成就?交通银行首席专家、交银租赁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斌认为,这既得益于中国经济强劲的内生动力提供基础保障,也有赖于监管层面健全的制度安排创造优质生态;既得到社会各界完善的配套服务有力支持,也受益于行业主体精准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与实体经济融合共生。

  □无论是在支持产业和区域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是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等过程中,设备设施的优化升级、技术的迭代更新、产业链供应链各节点的畅通循环,无不与租赁产品天然属性高度契合,也注定了金融租赁锚定国家战略推进转型发展恰逢其时、责无旁贷。

  □当前,金融租赁的行业监管政策导向更加明确,旨在引导行业聚焦租赁本源,坚守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与银行信贷产品“错位”、“补位”的竞合作用,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推动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真做租赁”和“做真租赁”的使命任务。

  □致力于构建新引擎、培育新动能的转型发展,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以交银租赁为例,目前也正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和转型发展,经过深入研究明确了“新生活、新科技、新能源”的新赛道,进一步体现“融物特色”,增加“绿色属性”,提升“科技含量”。

  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实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租赁公司试点,首批5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开业,标志着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新篇章由此开启。十五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金融租赁行业砥砺前行,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行业总资产规模也达到3.5万亿元。这既得益于中国经济强劲的内生动力提供基础保障,也有赖于监管层面健全的制度安排创造优质生态;既得到社会各界完善的配套服务有力支持,也受益于行业主体精准的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与实体经济融合共生。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与支持下,金融租赁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坚守功能定位,在落实金融工作“三项任务”过程中持续展现担当作为。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背景下,金融租赁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寻求新形势下转型发展的新路径,谋篇布局新赛道,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也成为行业的重要课题。

  一、深刻理解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在服务国家战略实践中展现更大作为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作为金融的重要细分领域,金融租赁行业因具有产融结合、融资融物功能优势,深度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支持实体经济自然成为职能所在、责任所向、使命所需。而作为金融机构,金融租赁公司更应深刻领会和贯彻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要求,以完成好党中央交办的任务为天职,把解决好党中央关心、关注、关切的问题为己任,自觉对标对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坚定不移落实“三新一高”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堪当重任、主动作为。无论是在支持产业和区域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是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等过程中,设备设施的优化升级、技术的迭代更新、产业链供应链各节点的畅通循环,无不与租赁产品天然属性高度契合,也注定了金融租赁锚定国家战略推进转型发展恰逢其时、责无旁贷。

  (一)党建引领完善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

  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银保监发【2021】14号),对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提出明确要求。金融租赁公司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把加强党的建设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明晰党组织与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关系,坚持并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逐步建立健全有形、有效、有力的多层次治理体系。国有金融租赁公司更应主动思考,推动党委、董事会、高管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形成“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授权经营、监事会依法监督”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同时,要严格执行好监管机构关于公司治理的规范标准、治理框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效构建起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治理机制。目前,交银租赁也正根据监管政策要求,在独资金融租赁公司中率先设立独立董事,进一步完善专业、客观、独立监督机制。

  (二)主动发力促进社会经济生产效率提升。

  据《2022世界租赁年报》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末,中国的租赁业市场渗透率为9.4%,较2018年的6.8%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与欧美市场20%-30%的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金融租赁通过发挥融物属性,可有效盘活存量固定资产,提高资产周转效率,丰富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供给,从而进一步助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金融租赁公司除需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售后回租业务模式外,更应进一步增加经营租赁和直租业务占比,更加充分地参与到固定资产新增投资中,参与到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环节,发挥好金融资源的引导带动作用,为高新技术、生产工艺、基础设备的迭代升级贡献积极力量。

  (三)坚定不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枢纽互联互通以及经济带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更新升级,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金融租赁公司多为全国展业,在业务的空间布局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将更直接参与和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以交银租赁为例,近年来持续加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支持力度,三大区域在境内业务中占比超过40%。作为总部设于上海的金融租赁公司,交银租赁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在长三角区域及上海主场实现重点突破。2022年上半年,长三角新增业务投放同比增长67%,余额增长17%;上海主场新增业务投放同比增长132%,余额增长近20%。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在完善区域经济布局的过程中,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承接产业转移机遇广阔,也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中西部地区也将成为新的战略增长极。

  (四)全力以赴推进国家产业发展结构布局。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着资本、资源禀赋和市场要素的流动和聚集,是经济之所驱,金融之所趋。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集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供应链也同步变革更新,均需要资本驱动、资金保障。而依托融资融物的天然优势,金融租赁行业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与金融供给责任。以交银租赁为例,公司高度重视产业分析研究,全面准确把握产业结构特点以及业务契合点,为产业发展输血充电。除交通基建、市政民生、能源电力、制造业等四大传统行业外,公司还积极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浪潮中寻求发展机遇。今年上半年,公司聚焦重点全力支持“制造强国”战略,相关投放同比增长117%,制造业融资租赁业务和飞机、船舶制造商直接订造资产余额合计超过300亿元。

  (五)多措并举贯彻普惠金融发展理念。

  租赁产品作为厂商、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的连接纽带,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特色,能够有效扩大销售,提高产品覆盖面和延伸度,有效实现多方共赢。近年来,各金融租赁公司不断推出具有专业化特征的“小微”、“三农”等普惠性租赁产品,特别是工程机械、商用车、乘用车、计算机、小型生产设备、农机具等设备租赁业务,丰富了面向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农户的金融服务内涵,有效打通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从而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厚植发展土壤。

  二、准确把握金融租赁功能定位,积极探索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发展路径

  金融租赁因物而生、因物而兴。正是因为租赁物这一特殊载体,赋予了金融租赁更加清晰、明确的功能定位。前期,个别金融租赁公司发展战略发生偏离,业务出现异化,类信贷特征愈发明显,特别是参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变形等过程中,背离“融资融物”的本源和初心,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金融风险,反映出在落实金融工作“三项任务”方面理解不深刻、执行不到位。当前,金融租赁的行业监管政策导向更加明确,旨在引导行业聚焦租赁本源,坚守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与银行信贷产品“错位”、“补位”的竞合作用,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推动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真做租赁”和“做真租赁”的使命任务。

  一是突出专业化经营,展现特色化优势。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专业能力可谓是看家本领。专业化发展既能提高经营效率,体现集成优势,也可以借助产融的有机结合以及专业人员的专业运营能力,对目标领域或客群实施专业化的商业运营逻辑分析和风险识别,实现真正的价值发现与挖掘。例如,交银租赁在业内较早地启动了机船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通过十余年的精耕细作,已形成了机船业务和外币业务占比达60%的业务结构,以及包括430多艘船舶、近270架飞机的机船队。公司航运租赁资产在国内同业中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并牢牢保持国内商船队规模最大的租赁公司地位;航空租赁资产860多亿元,位居国内同业第二。公司租赁资产中,直租资产占比47.8%,经营租赁资产占比48.8%,均显著高于同业平均水平,较好地体现了专业化发展成果。

  二是以租赁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与银行信贷产品相比,金融租赁能够更加深度地嵌入产业链,为资源配置提供更专业高效的支撑保障。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方面,金融租赁公司将大有作为。一方面,可以在积累经验、达成规模、形成优势后,通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争取国际话语权,促进产业和资源设施导入,带动相应的产业、服务商、技术配套实现有序流动,为金融租赁乃至实体产业的生态健全完善打造专业的软实力。另一方面,可以参与产能合作,推动技术升级。近年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既得益于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完善,也离不开国内金融租赁行业的蓬勃发展。例如,金融租赁公司通过积极助力民族高端船舶制造业发展,建设“国之重器”,为“国货国运”、“国轮国造”提供租赁解决方案。

  2013年以来,交银租赁已与中国船舶集团开展14个项目合作,订单涉及79艘船舶,合计近43亿美元,积极助力中国高端船舶制造“走出去”,在践行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战略方面迈出坚实步伐。近期,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意义非凡,鼓舞人心,这其中也有金融租赁公司的参与,2011年,交银租赁便与中国商飞签署30架C919飞机启动用户协议,为民族航空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与时俱进深入推进创新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当前,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革,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在经历重塑与再造,而聚焦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回归本源和初心,也是对金融租赁功能定位的重新诠释。转型既是服务“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监管导向的必由之路,既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自我进化的迫切需要。致力于构建新引擎、培育新动能的转型发展,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以交银租赁为例,目前也正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和转型发展,经过深入研究,明确了“新生活、新科技、新能源”的新赛道,进一步体现“融物特色”,增加“绿色属性”,提升“科技含量”。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金融租赁行业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一)聚焦“重高新”落实政治性功能。

  重是指重大战略、重要产业。继续把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产业优化升级。主动适配经济金融与产业政策的战略高地,用好用足国家级战略承载区和交汇区以及金融创新策源地的红利。以上海为例,为提升产业规模和能级,正加速建设“3+6”新型产业体系并重点切入4大新赛道,金融租赁行业也迎来具体重大机遇。

  高是指高科技产业。以上海为代表的重点城市正积极建设科创中心,除先进制造业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众多,科技金融空间广阔。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活跃,重大基础科学和研发需求旺盛,除传统设备设施外,探索以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作为租赁物也逐渐成为行业的共性诉求。

  新是指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代表的绿色租赁。双碳战略下,绿色租赁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底色”,贯穿业务发展全领域全过程,交银租赁绿色租赁资产余额已近700亿元,占比23%。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随着能源结构变革,新能源、储能、特高压输变电等行业迎来蓬勃发展,金融租赁公司需进一步深化渗透光伏、风电、储能领域,同时也可积极拓展兼具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特点的分布式、户用式光伏产业,进一步擦亮节能低碳“底色”。

  (二)聚焦“众高新”落实人民性功能。

  众是指大众普惠金融。《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公司管理办法》(银保监办发【2021】143号)明确将项目公司租赁物范围扩展至集装箱、工程机械、车辆等设备资产,有助于金融租赁公司更好发挥特色功能和专业优势,丰富和完善业务模式。交银租赁也在业内首家落实金融创新监管互动机制、成功落地国内金融租赁行业首单自贸区SPV跨境设备租赁创新项目。未来,金融租赁公司将以“物”为抓手,聚焦直租、经营性租赁特色,积极响应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鼓励非银机构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2】618号)有关要求,深化拓展车辆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集装箱租赁等新生活赛道,服务消费升级。

  高是指面向高龄人群的养老金融。银发经济背景下,养老服务设施的新建、扩建、装修及设备采购需求激增,目前金融租赁行业各公司也在积极开展业务试点,未来还将深化研究、丰富内涵、释放规模效应。

  新是新消费领域。顺应“万物可租”的市场需求,把握新消费、新零售机遇,以通讯终端、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等为主,整合2B和2C合作模式,挖掘“蓝海”市场机遇。

  (三)加强行业普及,培育核心客户。

  经过多年发展,社会各界对金融租赁的理解与认知正不断深化,但实际上普及程度和认知深度仍不及银行传统信贷。为此,金融租赁公司要加强市场普及宣传,主动将金融租赁产品的制度优势做好推介,让更多的企业和市民“懂租赁、用租赁”。同时,金融租赁公司特别是银行系背景租赁公司,要在继续强化集团内业务联动的同时,加大力度挖掘和开发自身的核心客户,实现“等客上门”到“登门服务”的观念转变,根据业务契合度,主动梳理“适租”客群,重点排摸具备产业链齐全、设备投资规模大、占比高、业务全国布局、覆盖终端销售等特点的大型企业集团,针对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量身定制金融租赁综合服务方案,助力企业优化完善资产运营和资金管理,实现企业资源效用最大化。

  (四)以新金融思维深化展业模式创新。

  金租公司人员普遍较为精简,难以通过人员规模下沉式展业获客。为此,要充分强化资源整合,如借助产业系租赁公司的资源优势,通过业务合作、联合租赁、资产转让等方式,加强目标行业或客群营销。同时,也可扩大厂商租赁适用范围,将传统的工程机械向高端工业消费品、耐用生活消费品等扩展,借助制造商、经销商和外部管理机构的市场资源和专业优势,实现合作共赢。金融租赁公司还需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强化“租赁+”资源整合,加强租赁与信贷、保理以及其他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组合,特别是针对科创型企业发展阶段和融资特点,可尝试与专业投资型机构合作,采取“投租联动”合作方式,清晰界定收益风险边界,丰富租赁产品适用场景,延伸服务内涵。在营销组织设置上,要适应市场需求和业务特点,建立更加弹性灵活的组织形式,建立如业务专班或柔性团队,深耕特定领域,并赋予更加灵活的管理机制,从而强化专业化经营,增强快速响应能力。

  (五)立足新形势主动加强金融风险防控。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地缘政治冲突频发产生的风险外溢,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金融租赁行业需要更加主动做好前瞻性谋划,主动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苦练内功,持续优化调整业务结构布局,积极顺应监管关于回归租赁本源的政策导向,加强合规经营,主动转型,做好构筑物租赁业务的持续压降,继续加大直租和经营租赁业务占比,更好地回归“真租赁”。同时,金融租赁行业也要切实加强金融风险的防控化解,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不断提高风险研判分析预警和处置能力,突出租赁物的风险缓释,全力以赴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坚决打赢资产质量攻坚战,确保行业资产质量健康稳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正处于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关键时期,金融租赁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行业监管机构的悉心指导与支持下,金融租赁行业必将凝心聚力、同舟共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谋划新思路、开创新格局、展现新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