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站在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融资租赁应当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充分利用好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独特优势,发挥产融结合的桥梁作用,助力国家做强产业链,服务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市场话语权。

  为此,融资租赁企业应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租赁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差异化经营模式,提升租赁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严守风险、合规、安全底线,推进行业可持续稳健发展。

  一、打造差异化经营模式

  租赁作为最贴近实体经济的融资模式之一,实现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既符合监管政策导向,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既能体现“融资+融物”的行业特色,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一方面,当前租赁业务同质化情况比较明显,急需通过特色化发展开辟市场新赛道,打造新的盈利点;另一方面,租赁业务具备融物的功能,在项目交易结构设计上更侧重于未来的经营和资产风险价值的衡量,通过差异化经营提高资产管理能力,能够使租赁物真正发挥风险缓释作用,是融资租赁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融资租赁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金融、贸易、投资、服务为一体的优势,立足实体、贴近实物、融入实业,发挥租赁资金直达效应,促进企业生产销售,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带动设备设施的优化升级,技术的迭代更新,产业链供应链各节点的畅通和循环,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提升专业化和创新能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巩固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探索租赁服务新模式,是融资租赁企业推进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要加强前瞻性的研究分析,找准全球租赁业发展趋势,持续深入了解所服务领域的发展态势,紧密贴近市场和客户,及时跟踪租赁物价值变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生态体系;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与路径依赖,深入推进产品、模式、制度、流程、系统等一系列的内部优化,构建专业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机制,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锻造专业化的发展能力。

  当前随着国家政策部署进一步深化,一些租赁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专精特新等专业领域主动作为,持续探索租赁业务新的切入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新发展之路。

  三、加快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赋能已成为当前各行各业保持快速增长的重要途径。融资租赁企业也应顺应发展趋势,加强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一是要加强顶层谋划,做好数字化转型规划,以系统全面的思维方式推进数字化转型,贯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系统,避免数字化走弯路;

  二是要加强数据治理。数据治理是融资租赁企业有效达成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加强数据治理可以更好的发挥数据价值,加快企业创新转型步伐,同时还能更好更有效的对接监管要求;

  三是要加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是引领融资租赁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企业应积极构建服务数字化转型的人才管理机制和培养开发平台,持续做好金融科技投入,坚持外部专业资源运用和内部培养并重,打造适合租赁行业特点和需求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四、严守风险合规底线

  融资租赁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是守住风险、合规、安全三条底线,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把风险防控、主动合规管理、维护金融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是要坚决守好风险底线。持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构建全面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租前、租中、租后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监测。加强金融科技的运用,利用大数据风控不断增强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前瞻性;

  二是要严守合规底线,强化主动合规意识。一方面要深入学习监管政策,加强监管沟通,建立动态学习更新机制,将监管的各项要求有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围绕重点管理领域定期开展深入排查,主动对照监管要求找差距、补短板、堵漏洞,建立全面且长效的合规管理机制;

三是要筑牢金融安全底线。融资租赁行业由于融物的内在特点,其数据的广度、深度、频度都与其他金融业态有着显著的差异。企业要提升数据安全意识,强化组织架构,从源头上杜绝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要加快构建涵盖数据安全运行的全过程的审查机制,将监管要求落到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