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是一个火苗状冉冉上升的图腾,中间是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底座是表达着坚毅品质和理想航向的航舵,周围环绕着橄榄叶,背景是天津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的轮廓,底色是海洋蓝。这些元素组成了天津自贸区法院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的庭徽,也诠释了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硬核”举措。
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是国内首个聚焦融资租赁领域的专业法庭,负责集中审理滨海新区辖区范围内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保理合同纠纷案件,以及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登记设立于天津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天津港保税区除外)与贸易、投资、保险等有关的商事纠纷案件。
目前,东疆片区在租赁、商业保理、国际贸易、网络货运、平台经济等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改革创新+特色产业+营商环境”的发展格局。7年来,租赁飞机数量从百余架到2000架,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由不足300家增长至超3000家,租赁资产规模增长至1.3万亿元。商业保理公司数量由20余家增长至300多家,资产总额超1200亿元。
融资租赁行业能迅速发展,与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及时有效化解纠纷、提供法治保障直接相关。近年来,该法庭通过创新审判机制和审判形式、强化司法服务等方式,精准服务融资租赁行业。通过依法护航产业创新,有效回应市场现实需求,助推融资租赁行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东疆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和集成度,充分发挥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让企业在创新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能够“心中有底”,有信心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去年11月,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先后受理了两起不同融资租赁公司起诉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件,由两名法官分别承办。案件送达期间,被告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理人主动前往法庭接收材料并向法官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表达了企业面临的切实困难,希望法院能够帮助该公司渡过难关。
经查,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成立于1999年并已经在新三板上市的节能环保企业,净资产4.8亿元。近几年,该公司在建项目中断、订单减少,同时因政策调整导致其海外投资的发电厂项目暂停,进而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据代理人介绍,目前该公司欠付多个债权人多笔债务,但目前资产规模远超债务总额,只要不发生债权人挤兑,企业可以逐步清偿债务并恢复经营。
本次两起案件是涉及该公司债权中最先起诉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其他债权人造成影响,而影响面一旦扩大,就可能发生挤兑。考虑到这一情况,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迅速启动关联案件联席处理机制,由资深法官牵头将两起案件合并处置,两位法官共同发力为企业债务困局寻求解决方案。
该公司短期内资金紧张、资金回笼慢,这是客观事实,但同时,一方面该公司通过各种举措开源节流,继续发力在稀有金属冶炼、化工行业提供工业节能服务,并在5G等领域寻找新的业务突破口。另一方面,该公司海外电厂项目的相应保障政策已经落地,该项目电厂的主体合作建设、下游配售电合作,以及配套资金支持都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法官结合该企业当前的现实困难、企业财报显示的资产规模,以及渡过难关后其在节能领域优势的长远发展,展开调解工作。前后多轮沟通谈判,通过和企业负责人直接沟通,解决代理人授权不足问题。通过互联网庭审,解决当事人出庭不便问题。通过企业破产债权可能彻底无法实现和企业救活债权终将实现的对比,引导债权人尽量接受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债权人接受前期支付比例相对较低的分期付款还款方案。调解方案达成后,法官迅速为双方当事人制作调解书,获得双方的认可。
2021年5月,东疆融资租赁中心法庭建成了“东疆多元化纠纷共治中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诉源治理,整合多元解纷力量,依托应用“智慧法院”建设,打造融资租赁案件“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该中心通过构建天津自贸区内有序衔接、多元共治的融资租赁争端解决机制,充分满足市场主体的多元解纷需求,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提供多种解纷路径。
“东疆多元化纠纷共治中心”成立2年多来,已有7家解纷组织入驻,累计受理案件3700余件,涉及标的16.3亿元。通过司法与监管协同,发布审判白皮书、承租人风险提示书、司法建议,开展普法宣传,参与行业论坛等方式,助力行业规范化治理,增强融资租赁社会认同度,优化诉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