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外资机构都讨论仲利最近的股价拉垮,该不会是因为永赢的大举入侵。还有很多"专家"也都说永赢正在用低价抢占市场。

  很多人这样认为是因为符合直观感受,毕竟低价抢市场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市场竞争情况,但这适用在小微市场吗?

  亲们,你们知道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足足还有19万亿吗?

  当然、设备没有这么多,但即使如此,再来十个仲利加永赢,离市场天花板还很远。但大家,尤其是小微一线从业人员都会跟你说现在市场有多卷,为什么会有这种微观与宏观的感受落差。

  首先要区分厂商租赁与回租,如果是厂租的话,没错,现在非常卷。有兴趣的欢迎翻看过往文章。

  一般的回租市场远不需要用到低价去抢市场。还不到那份上,大量的中小微企业还是白户,只跟银行往来过,还未与融资租赁公司往来过,但他们大概率的迟早会跟租赁公司往来。就连台积电跟富士康都曾跟某贵贵台资租赁往来过,更何况是一般中小微企业。

 但如果你去拉一些系统平台,去找某台资或永赢的项目,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某台资、永赢、远东普惠的市场重合度居然有40%以上。

但这其实只是一种错觉,基于爬虫技术与监管要求而产生的数据误区。这也是造成一线人员「感受」到激烈竞争的其中一个原因,这里就不多说了。

  就有很多人问笔者了,永赢或其它金租的价格估计只有商租的一半不到,为什么小微企业会同时跟这几家公司合作。

  这答案其实很简单,一是看谁先到达客户,二是看客户的资金缺口有多少,三是两家的客制化效率完全不同。

  像是很多人不也同时有信用卡分期、经营贷跟房贷余额,三种利率完全不同,但也不冲突嘛。

  还有另一个大家比较好奇,尤其是专业投资机构与银行通常会问笔者的问题。

  为什么某台资租赁公司,在小微市场里可以卖这么贵,不良率又控制的比银行好。这答案其实也很简单,不只是他,许多金租,如江苏金租、永赢等的不良率也比母行好。

  风险定价只是一种金融机构的期望,实际上价格是由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小微市场的竞争不像中大型企业那样激烈,这才是高价的主因,所以没有必要用低价竞争市场,效率最重要,这是花在刀口上的钱,企业的精打细算不只在成本,更是效益。

  但即使如此,很多金租譬如永赢的定价也太低了,没比较就没伤害,显的某台资的定价也太高了。笔者只能说他们都各自有一些非市场因素的考量了。这里也不多说了。

  要我说,某贵贵台资肯定不怕你抢客户,他们最怕你抢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