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如何摆脱传统模式依赖、加速业务转型、深度融入实体产业链,充分发挥“融资+融物”的独特优势,强化与高端制造、绿色低碳等新兴产业的协同联动,进而提升服务新型工业化的精准性、适配性、创新性、可持续性,成为行业内外聚焦的核心议题。

  这一转型不仅关乎融资租赁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更对其能否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承担起“设备更新加速器”与“技术升级助推器”的关键角色具有重要意义,对金融租赁公司或是融资租赁公司来说,既需要通过直租、回租等模式为企业提供灵活、充足的资金,又要凭借对产业的深入理解,提供的设备维护、技术迭代等增值服务,实现从“资金供给方”向“产业服务商”的跨越,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更具韧性的租赁动能。

  当前,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情况与规模,可从最新披露的数据中得到直观体现。

  中国租赁联盟、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天津租赁联合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的《2025上半年中国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总数约为7020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5.42万亿元。

  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行业转型、扩大业务影响力,需要依托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发挥独特优势开辟专业赛道

  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发挥融资租赁业务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支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绿色环保装备购置、安全应急装备应用等。

  近年来,融资租赁行业积极与国家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融资租赁在服务新型工业化中的定位与路径,为行业深度参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指引。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融资租赁将进一步深化产融协同,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算力基建、数字农业及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与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向深度融合,通过定制化的租赁方案解决企业在设备升级中的资金融通难题。

  特别是融资租赁具备独有的“融物”功能,对支持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深入绿色产业场景,为客户提供适配性强的专业服务,能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今年以来,河北省制定完善独立储能先行先试电价、独立储能电能量交易、独立储能容量租赁等一揽子支持政策,我们也积极支持储能项目的建设。”河北金租清洁能源部客户经理蒋张雷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年初,河北金租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新型独立储能示范一期项目开展了直租业务,采购了1.76亿元储能设备,该项目已全容量并网投运,为区域电力系统迎峰度冬、迎峰度夏提供重要调节支撑。

  围绕绿色租赁发展,有业内专家建议,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应积极优化完善产品体系,可结合“绿色债券”“碳金融”等工具,创新设计差异化绿色租赁产品,如节能效益分成租赁等。

  蒋张雷表示,河北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走出一条以能源变革牵引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路子,河北金租也将更加深入地拓展光伏、风电、水电、储能等租赁业务,围绕清洁能源产业生态因地制宜支持产业发展。

  扩大资金供给加强同业联动

  在《指导意见》涉及融资租赁的具体政策举措中,一项创新性安排值得关注——推进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

  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业内专家认为,这有助于盘活租赁公司存量资产,扩大资金供给,缓解长期设备投入的流动性压力。同时,能够丰富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优化资金配置效率,增强业务扩张能力。

  在为企业设备升级添砖加瓦的同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同样重要。

  《指导意见》提到,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支持,积极运用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由此可见,这不仅需要融资租赁在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上加力,还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供保障。

租赁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积极对诸如工业软件、系统集成商等提供融资支持,形成“企业+服务商+金融”的闭环生态。

  为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推动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层面也强调了同业多机构间的合作。

  《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融资担保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在防范交叉性金融风险、保障客户隐私的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合作。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融资租赁机构可以积极构建服务体系,如通过“租赁+担保”解决中小企业增信问题,通过“租赁+证券化”加速资金循环,通过“租赁+股权投资”将股债联动,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长周期资金。

  “我们将深刻把握《指导意见》政策内涵,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与战略布局,从两方面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中信金租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一方面,以金融“五篇大文章”驱动产业升级,在服务实体经济领域做精做专。如在数字金融领域,将人工智能(AI)嵌入审批、租后管理,大幅提升资产风险评估精准度与运营效率,契合新型工业化“智能化”内核;另一方面,深化“融资+融物”特色优势,推动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发展直租和经营租赁模式,通过船舶、飞机、户用光伏、乘用车业务的优势,加大经营性租赁发展力度,逐步降低对传统回租业务的依赖,回归设备资产全周期管理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