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产融结合数字化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业务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融资租赁凭借其产融结合的天然属性,在助力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新增长点,其产融结合优势更加凸显。同时,融资租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强化了其服务实体经济客户的桥梁作用。通过技术赋能,将业务、风控、资产、企业管理及监管等核心环节深度融合,持续拓展了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与深度。
01、当前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据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及公开招投标数据显示,2025年至今全国至少50家金融租赁与融资租赁公司启动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招标,代表性项目包括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新一代核心系统软件平台项目、外贸金租2025年采购核心业务系统二期优化项目、湖北宏泰融资租赁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等,通过技术选型迭代升级,对租赁业务投放、风险管理、数据分析、经营管理、监管报送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实现了数智化跃升,成为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此外,监管层要求加强风控与合规管理,倒逼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透明度。如浙江要求租赁公司将经营监管报表统一报送至新建的地方金融监管平台“融资租赁公司信息报送系统”,2025年浙江融资租赁租赁公司有核心业务系统的分别在已有的信息系统中增加开发监管报送模块,直接跟监管系统对接集成,将监管需要的信息通过报表形式直接及时进行了报送。《天津市融资租赁公司监管评级指标体系》中“管理系统”项明确表示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各项机制具有可操作性且均得到有效执行的得2分;未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得0分。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必要时进行现场检查。湖南省在2025年7月30日发布了《湖南省融资租赁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办法》,而《湖南省融资租赁公司分类监管评级指标体系》在“信息化系统”方面也明确表示建有完善的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且按要求接入监管部门指定监管系统,得2分;建有完善的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得1分,否则得0分。
02、融资租赁业务转型对数字化的需求
随着数字化变革的加速推进以及各融资租赁公司业务发展、市场的变化、管理的深入,融资租赁行业个别业务系统逐步暴露出技术架构老旧、使用流畅性低、功能可配置程度较低、预警不及时等众多问题。同时,为进一步贴合实际业务,提高企业管理运行效率,综合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等金融科技手段来为融资租赁企业发展赋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业务风险,更有效地链接用户和自身核心资源,以更好地为前台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在借鉴同业先进做法上,越来越多的租赁企业会将原一体化核心业务系统进行重构,打造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新一代核心系统,在租赁业务、风险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数据报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数字化支撑。
03、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更新迭代需求
融资租赁企业的数字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整个业务发展战略、战术上布局,是一个全员参与的浩大工程,一旦选型失败会耗费大量资金和最终用户的时间精力。因此应选择技术成熟、功能完善、稳定高效的融资租赁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租赁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有力可持续支持。数字化平台应具备科学、合理、先进的软件系统架构,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满足未来五年的业务发展的需要,并可支持前瞻的AI智能化发展。实现租赁业务线上一体化运作,以及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规范精细化管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对内满足新业务模式、客户管理、流程审批、风险监控、业财一体化、项目决策、经营分析等需求;对外满足监管报送、外部系统数据对接需求。
04、融资租赁综合管控平台建设主要目标
通过构建统一业务操作平台,对接外部大数据接口进行营销,实现全员自主式展业,在同一平台上对话,将日常零散的信息全部由系统统一归集统一进行处理。丰富企业的获客渠道、风控管理等,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此外,将风控指标与业务操作进行无缝衔接,建立完善的风险指标、模型、规则、评级体系等,深化全面的风险管控架构建设。同时需要加强跨部门和跨系统的数据共享,推进内外部数据高效融合,提高风控数字化能力。在资金管理模块建设方面,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实现对资金业务的统一管控,提升资金运营能力;打通银企直连,以满足多维度、多场景、差异化的财务核算要求,提升财务运营能力。在数据网络安全方面,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安全检测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系统、技术的管理,积极运用市场上成熟稳定、安全可靠的技术,防范化解信息化过程中潜在风险。充分运用技术能力,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为准绳、有效统筹各类资源,助力公司业务、商机、产品、成本、风险、资产、监管、资金管理等。
05、数字化转型的项目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针对项目在业务需求优先级不明确,想法经常变化,需求也反复变化,可能导致项目目标不清晰,系统设计和开发路线受影响,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时。应加强对需求管理的认识,并建立需求分级评审机制,确认需求优先级,确保变更可控,及时计划和资源安排,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对于线下历史业务台账及数据质量问题,可能影响数据迁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系统上线进度和业务开展。通过数据准备预演练,进行多轮模拟导入,提前发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确保数据迁移的顺利进行,降低数据迁移风险。在系统对接集成外部接口方面,第三方配合度,可能导致系统功能无法按时实现,影响项目整体进度。提前了解确认所有相关接口开通的过程和手续,预留接口调试缓冲期,提前对接第三方服务商,安排专业经验丰富的对应开发人员,确保外部接口的及时调试和稳定运行,保障系统集成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项目实施及开发方法论上,从项目启动、需求分析、蓝图设计、代码构建、测试验证、上线发布、验收、交接等建立全流程开发监控管理,明确开发过程关键活动,规范开发管理要求,确保开发质量和效率。
06、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痛点分析
技术应用深度掣肘,中小融资租赁公司受制于成本约束,数字化多停滞于基础流程线上化(如OA系统),尚未建立全流程智能决策体系;部分技术开发商陷入低价同质化竞争,技术服务收益难以覆盖系统开发及运维成本,导致业务可持续性承压,引发新上系统大面积停摆,造成企业资源损耗与行业声誉受损。此外,生态协同进阶路径上,融资租赁公司可联合征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大数据平台及场景方共建开放生态,整合风控建模、精准获客、资产评级等核心能力。AI技术渗透深化上,采用大模型替代传统财报分析,实现动态信用评估。运营提效上,知识库构建、行业趋势分析、自动化报告生成;资产监控上,应收账款实时追踪与反欺诈识别等。
最后,融资租赁行业数字化已从“工具赋能”迈入“重构业务模式”阶段:头部企业依托技术构建护城河,中小机构则需通过云服务降本提效。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数据整合能力、场景渗透深度与生态协同效率,数字化将成为行业分化的关键变量。“融资租赁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产融数据的深度融合,让金融服务‘嵌入’实体产业的生产环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以融促产、以产兴融’,让数字化成为破解‘金融与实体脱节’的关键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