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摘要:

  一、行业深度变革:挑战倒逼转型,机遇藏于变革

  当前,融资租赁行业正经历“刮骨疗毒”式结构性调整。2024年末,行业总资产规模达8.7万亿元(同比+5.14%),但新增业务额增速明显回落,租赁渗透率维持7.48%,GDP渗透率虽连续4年提升至2.297%,仍难掩“量增质平”现实。

  政策层面,监管从“粗放”转向“精准”:2025年上半年,9家金融租赁公司收18张罚单,罚没746万元,2人终身禁业,某金租因违规自融被吊销许可证;监管明确要求金租公司2026年新增直租业务占比不低于50%,倒逼回归“融物”本源。

  市场层面,分化加剧:6950家融资租赁公司及67家金租公司中,仅21家资产破千亿,多数中小企资产不足百亿。头部企业凭股东、融资、专业优势拉开差距,2025年上半年新增业务登记金额1.52万亿元,同比下降12.6%,中小企生存空间被挤压。

  但挑战中藏机遇:支持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红利释放(如工信部等七部门《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央行降准释放精准滴灌信号;“十五五”规划催生设备更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新需求——数据中心算力租赁(年增速超3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破30%)相关租赁(个人以租代购、商用车租赁、电池租赁)、租赁资产RWA技术赋能与代币化等,均为中小企切入风口。

  二、差异化破局:五大路径,走出中小型企业特色发展之路

  (一)锚定股东产业生态,做“内嵌式”增值服务者

  中小企最大优势是股东产业资源。与其盲目扩张,不如深耕股东产业链,从“外部资金输血者”转型“内嵌式产业增值者”。例如,某聚焦智能制造的中小租赁公司,依托股东机器人产业背景,为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设备租赁+运维培训+残值处置”一体化服务;若股东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可联动主机厂、维修网点构建“租赁+充换电+维保”闭环,在解决客户痛点中控制风险,实现共生共荣。

  (二)深耕区域特色经济,筑“本地化”竞争壁垒

  核心是“信息充分占有”建立“深度信任”,获头部企业难复制的主场优势。如安徽本地租赁公司围绕先进制造集群,推出“设备直租+产业链融资”;陕西借力“一带一路”搭建跨境租赁平台;重庆某租赁企业创新“经营性苗木资产融资租赁”,累计投放超5亿元;某租赁公司落地冷链物流及城市配送中心屠宰设备售后回租;三四线城市聚焦个人消费端,提供低门槛新能源汽车以租代购。这种“贴身服务、快速响应、深度绑定”模式,以更低成本获客、构建风控,在红海辟蓝海。

  (三)聚焦细分产业赛道,做“专业化”设备金融专家

  在资本、品牌不占优时,“专而精”是生存之道。要从“万金油”变“特效药”,聚焦政策支持的绿色租赁、科技租赁、乡村振兴等领域。例如,某公司聚焦分布式光伏,推“按发电量付租”;另一家专注AI算力设备租赁,构建差异化风控模型,探索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设备投资换股权混合运作。某租赁企业聚焦智能新能源商用车,提供“车+电+融+数智化管理”,凭车型残值、运营收益专业判断设计灵活还款,并下场造车;某租赁企业支持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投资50亿元;重庆某租赁公司探索口腔医疗、宠物医疗细分领域,助力中小健康服务机构硬件升级。直击痛点、精准风控,在细分市场创造价值,这正是最宽护城河。

  (四)创新业务模式,从“债权思维”转向“价值共创”

  突破同质化需重构逻辑:从“赚利差”到“享价值”,从“单一融资”到“方案解决”。如某中小租赁公司为科创企业推“租赁+投资”;某金租加速提升直租占比;某租赁企业落地国内首单“数字人民币+数字化融资租赁”,强化风控、提升质效;汽车租赁涌现“以租代购”“电池租赁”,探索“租赁+碳积分”挖掘非金融价值。更要拥抱创新,将优质租赁资产(标准化汽车租赁收益权、设备应收款)通过RWA优化降资本占用,或代币化拆分流转,对接更广泛资金渠道——这对资金有限的中小企是突破规模瓶颈关键。

  (五)强化科技赋能,建“智能化”风控核心能力

  风控是生命线,科技是加速器。要从“经验驱动”转“数据驱动”:大数据、区块链构企业全景画像;OCR将租赁物权属查重从1-2天缩至1小时;物联网实时监控设备、车辆。汽车租赁领域,车载终端采集行驶数据,AI评估承租人信用与车辆贬值风险;资产盘活层面,区块链实现确权追溯,为代币化提供可信基础。某中小租赁公司部署智能风控系统,小微企业审批周期从7天缩至1天,坏账率降30%;另有企业通过资产代币化,汽车租赁资产流转效率提50%,资金成本降2个百分点。科技让风控从“成本中心”变“利润引擎”,资产盘活迎新可能。

  三、能力支撑:三大核心能力,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一)打造专业化团队,夯实发展基础

  融资租赁是“人才密集型”行业,核心团队专业能力定胜负。面对算力租赁、资产代币化等新兴领域,需组建“产业+金融+科技”复合型团队——懂资产残值评估、算力技术,又熟悉RWA规则、区块链应用。华科租赁总结的符合自身特点、实现数智化部署的标准化展业方法,为服务高科技细分行业提供范本。中小企可依靠协会加强交流,迭代产业与金融创新认知,为差异化落地提供人才保障。

  (二)坚守合规经营,筑牢生存底线

  强监管时代,合规是“声誉资本”而非“成本”。涉及RWA、资产代币化等创新,需严格遵监管,做好风险隔离与信息披露;汽车租赁要规范车辆登记、产权转移、承租人资质审核,杜绝合规风险。要从“被动合规”转“主动管理”,融入业务全流程,内化为企业基因,方能赢信任、获低成本资金,护航差异化发展。

  (三)强化产融协同,激活核心优势

  有产业背景的中小企,产融协同是核心。某金租锚定煤炭产业,推“金融+技术+装备+服务”模式;专注汽车的中小租赁公司,可联动主机厂、电池企业、二手车市场建生态,覆盖“生产-租赁-运维-残值处置”全链条;对接金融科技平台,打通资产代币化流转渠道,实现产业资源与金融创新融合。这种对特定产业的深度理解与资源整合,是全国性公司难复制的,需管理层推动、长期投入,成业务“根基和灵魂”。

  融资租赁行业已告别“规模扩张”的旧时代,迈入“质量取胜”的新阶段。在“十五五”规划开局之年,绿色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跨境出海的时代浪潮,正与金融创新深度交织,为我们开辟了广阔舞台。

  中小型融资租赁企业唯有放弃规模冲动,坚守专业化、特色化道路,以产融结合为根基,以科技赋能为引擎,以合规经营为底线,积极拥抱全球科技创新、Al赋能传统产业的新兴机遇,才能在行业变革中站稳脚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