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消息:今天,在天津举行的中国金融租赁年会发起了一场主题为“保税区、自贸区金融租赁创新发展”的分论坛。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罕见地同台对话,在上海自贸试验度过一周年、国内多地争相申报新的自贸区的背景下,颇有暗中角力的味道。
作为全国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地和飞机租赁创新试点区,截至今年10月底,有超过800家融资租赁项目公司落户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租赁资产累计总额超过260亿美元,其中,国内九成以上的飞机、船舶租赁业务都是在东疆完成的。在主题为“保税区、自贸区金融租赁创新发展”的论坛上,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忠东表示,东疆正在进行天津自贸区政策落地的相关准备工作,这也是东疆负责人首次对自贸区申报问题做出正面回应。
张忠东:“我也是和大家一样,从媒体上看到,天津自贸区很快就挂牌了。天津方案租赁业是核心特色之一,这可能是有别于上海等其他自贸区方案的一个个性化的特点。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下一步我们租赁业发展怎么办。租赁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战略性的产业,它由于交易结构的需要,交易对手至少四方甚至更多,我们总结了经验,需要‘四地三跨’,跨地区、跨关区、跨境。在东疆我们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一个专家团队,可以提供‘管家式+专家式’的服务。”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块“自贸”实验田,依托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建立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运行超过1年,并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王彬说,在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方面,上海自贸区更注重打造一个标准化的服务平台。
王彬:“一个是租赁合同文本的标准化,第二个交易流程、交易规则的标准化,第三是定价体系的标准化,第四就是评估办法的标准化。还可以考虑把一些行业相关单位,包括联交所、股交所、航交所的信息进行共享和整合,促进交易的完成。资产的交易需要打造一个完善的交易体系,应该说任重而道远。”
与发展相对成熟的天津、上海相比,深圳的融资租赁产业刚刚起步。去年,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刚刚做成了4架飞机的租赁业务,数量上不及天津东疆的百分之一。但面对申报自贸的有力竞争对手,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保税港区管理处处长刘晓也着重介绍了自身在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与香港开展深度合作方面的优势。
刘晓:“前海保税港区它是依托前海深港合作区。香港是全球最成功的一个自贸区或者叫自由港,所以前海保税港区将来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跟香港无缝接轨、一体化联动的国际自由贸易港区。它有双重的政策优势,第一个是保税港区的优势、或者下一步说是自贸区的优势,因为自贸区的问题我们跟天津一样,也在热烈地期待着;另外一个就是前海合作区自身的优势,他有一些特殊的税收、金融、跨境资金流动、跨境交易方面的优势,同样可以适用到我们保税港区上面。所以将来前海是一个保税港区+合作区+自贸区的政策叠加的区域。”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看来,“箭在弦上”的天津自贸区是“压力山大”。能否争取到国家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尽早落地,能否做好匹配自贸区规则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能否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显然是摆在天津这座城市面前的一道最为现实和紧迫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