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阶段宏观形势下,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金融租赁行业发展会对支撑实体经济与金融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现代租赁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新型金融工具,不同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它将产业、贸易、金融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起到引导资本流动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开展现代租赁业务,随着金融系统的逐渐完善,国家与监管部门(银监会)将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作为调节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式之一,金融租赁业务涵盖航空、基建、医药等领域。近期,海外并购、城镇化、“三农”领域成为支撑租赁行业发展的新热点。对比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租赁要求更高的专业性,具有产融结合的特点,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从针对性与紧密性来看,金融租赁能够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呈放缓趋势。为避免货币供应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现阶段以调节经济结构为主,而不是一味地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以往较快的货币增速以及持续过热的经济有下行趋势,这必然会导致资产价格的下跌,企业资产缩水将削弱其自身融资能力,从而对整个信贷市场产生负面冲击。在现阶段宏观形势下,拓宽融资渠道,加快金融租赁行业发展会对支撑实体经济与金融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

  在我国特定市场环境下,与传统融资相比,金融租赁的优势有以下四点:首先,金融租赁融资期限更长,根据设备的经济寿命设置租赁期,大型设备往往具有较长的寿命,承租人的融资期更长,减轻了承租人的还贷压力。其次,在经济形势下滑的状况下,缓解企业的融资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从高速发展水平向次高发展水平过渡的阶段,降低基准利率或加快货币供应量都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且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融资租赁则起到了调节经济结构的作用。对于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辐射不到的区域或企业,融资租赁可以沁润该区域贫瘠的融资渠道和对应的资本需求。再次,金融租赁表现出良好的风险控制水平。租赁采用租金支付,若承租人财务状况意外出现问题,出租人可以立即回收设备,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整体损失。最后,租赁产品具有针对性、多样性,通过融资租赁将设备生产商对接设备承租人,可以进一步刺激存量资产的周转速度,削减库存,稳定经济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