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埔大道恒大中心的19层,珠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里,总裁吴海峰正在筹划业务会议。很难想象,这个注册在南沙、创办不足3个月。只有40名员工的融资租赁公司,却撬动了广州融资租赁市场几十亿元的“蛋糕”。
截至今年2月,广州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接近100家,业务总量从2013年的300亿增加至近1000亿元。南沙是广州融资租赁高速发展的缩影,现时南沙自贸区已经注册近40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超过150亿元,国内最大的渤海租赁公司的单机公司落户,中船已经在南沙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船舶租赁。
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来自各方的期盼。
一方面,珠三角广大的制造业企业有着极强的转型升级需求,融资租赁可为制造业扩大再生产以及设备更新提供战略支撑。另一方面,自贸区金融政策鼓励,税收政策优惠等推动融资租赁产业集聚,融资租赁企业则可利用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的优势,以低成本获得融资,继续投放到实体经济。再者,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以及制造业的腾飞,将为融资租赁发展创造沃土,而融资租赁的金融优势又反过来促进自贸区的发展。
作为珠三角实体经济的服务中心,广州打造华南区域融资租赁集聚中心,力争成为中国融资租赁继天津、上海的“第三极”有一定现实意义。从南沙自贸区出发,以融资租赁为“先锋”,广州金融的未来将是怎样的一番新景?值得期待。
起步
自贸区元素引来产业集聚
南沙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结合,将带动航空、船舶、铁路和医疗、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融资租赁所特有的“产融结合”模式将极大地满足上述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税收优惠也为融资租赁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
午饭过后,吴海峰继续埋头苦干,快速增长的业务令这家刚起步的金融租赁公司有点“应接不暇”。
时间回溯去年底,珠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刚开业。作为金融租赁新规后,广东省首家由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珠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选择落户在刚刚获得国务院金融专项政策的南沙。
对于广东而言,南沙将肩负起深化粤港澳台金融合作和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的重任。广东省提出要将南沙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金融改革创新与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融资租赁随之落户也是理所应当。
在吴海峰看来,南沙自贸区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结合,将带动航空、船舶、铁路和医疗、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融资租赁所特有的“产融结合”模式将极大地满足上述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税收优惠也为融资租赁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有上海自贸区对融资租赁公司的优惠政策在前,南沙自贸区提出的南沙金融15条明确提出了南沙新区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定位,为融资租赁行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有此期待。
作为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融资租赁具有首期支付少、付款方式较灵活、资信审查务实等优点,被看作是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国内融资租赁行业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逐渐形成了两大类公司:一类是由银监会审批的金融租赁公司,数量较少,但业务规模更大;另一类则是商务部审批的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资融资租赁公司,这其中也可分为生产制造企业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和经营性融资租赁公司,数量较多。
“通俗来讲,融资租赁分为金融系、商务部审批外资系以及内资厂商系三大分类。”广东一融资租赁行业人士透露,在广东,金融系就是指珠江金融租赁,外资系是广州市内设立较早的量通租赁、越秀融资租赁等,内资厂商系的参照物则是佛山科达机电下属的融资租赁公司。
吴海峰表示,现阶段,融资租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对资本市场的运用才刚刚起步,广州虽然算不上全国前列,但增长空间非常明显。珠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开业三个月来实际投放资金5亿元,达成合作意向的高达几十亿元。
早在珠江融资租赁公司成立之前,已经开始在重点行业进行布局,践行“1+1”的业务定位,即以现代农业和中小微企业租赁融资为一个基点,服务于成长型中小微企业;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相关产业租赁投资为一条主线,服务于民生工程、市政建设、基础设施、交通物流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聚焦南沙,辐射全国。
“这个业务是空白,贷款融资范围可以很宽广,只要找到融资标的物,包括基建的管网都可以融资。承租者需要设备,钱由(租赁)公司来出,定期支付租金,若干年后物权可以回归到承租者。”吴海峰说,比如100万的设备融资租赁一般做到70万元,30万承租人先行给付厂商,以控制合作风险。据透露,该公司除在本地与长隆集团和广州地铁合作,还借助全国牌照的优势承接了其他如长沙、武汉等地的地铁设备租赁。“从企业来讲,就是帮助企业资金放大杠杆率,期限比银行长,利率更低;对社会而言,就是有利于盘活社会资源扩大发展。”
据广州市商务委数据显示,外资企业是广州市融资租赁行业的主力军。截至2015年2月底,广州累计批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项目129个,注册资本80.29亿美元。其中,2014年,广州市批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项目34个,同比增长31%。广州外商投资融资租赁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河、南沙等区,业务以机械设备、地面运输设备(含地铁)、工业设备等为主。南沙自贸区是广州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现已注册近40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超过150亿元。
空间
企业设备更新需求旺盛
对于珠三角数量庞大的制造业企业而言,融资租赁的特点,无疑让他们看到升级转型的机遇。就在纳新融资租赁开业不久,来自广佛的几家陶瓷企业上门拜访,当面提出陶瓷机械更新的需求,数额超过亿元。“对于珠三角制造业的中小企而言,升级转型设备更新迫在眉睫,但光靠企业投资显然有心无力。”
“又有企业上来咨询,设备厂需要推销机器,中小企需要购买设备,还有些企业则有盘活旧设备的需求。”广东纳新融资租赁总经理助理祁晨旭难掩兴奋。
对于珠三角数量庞大的制造业企业而言,融资租赁的特点,无疑让他们看到升级转型的机遇。就在纳新融资租赁开业不久,来自广佛的几家陶瓷企业上门拜访,当面提出陶瓷机械更新的需求,数额超过亿元。“对于珠三角制造业的中小企而言,升级转型设备更新迫在眉睫,但光靠企业投资显然有心无力。”祈晨旭说。
有外资背景的纳新融资租赁从去年1月份开业以来已经投放4亿元的业务,早期他们专注于资金融通,而今年开始,他们将在“融物”上发力—陶瓷机械、木工机械是首要的着力点,客户群体首先锁定周边有需求的制造业企业。
不过,与祁晨旭激情澎湃相对应的是,该公司注册地所在的广东金融高新区,融资租赁公司寥寥可数,远未形成规模。
从全国范围看,广州乃至广东融资租赁与其他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业内人士透露,北京、上海、天津等融资租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产业集群优势,是国内融资租赁行业的现有高地。广州市融资租赁业总体上起步较晚,对融资租赁行业的认知存在一定差距。在租赁公司数量、资本金规模、业务量、行业人才等方面与上述三地分野明显。
公开数据显示,自2008年发展至今,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已占全国四分之一,成为了毋庸置疑的行业高地。金融租赁行业的几个排头兵:工银租赁、民生租赁、兴业租赁、中国金租、邦银租赁等多家金融租赁公司都注册在天津。同期,上海融资租赁行业资产总规模约7900亿元,比2013年底增加近1900亿元,增长31.49%。
业内人士透露,截至2014年底,广东共有融资租赁企业381家,占全国的17.3%,注册资金1030.67亿元,占全国的15.6%。其中金融租赁企业2家,内资租赁企业4家,外资租赁企业375家。广州本地的不到100家,而开展了大量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并不多。
一名业内资深人士坦言,广东的融资租赁一直是一片空白,只是深圳有国银租赁公司,但隶属于国家开发银行。看金融发不发达,要看法人机构而不是分支机构。就广州而言,从银行类、证券类、保险类、信托类、金融租赁类几个指标分析,广州金融底子并不厚。无论从税源对地方经济支持或是总部经济归集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哪怕是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压力都不小。但换个角度,要打造金融服务体系,火速发展的融资租赁可以填补空白,也可以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力补充。
一组数据与此呼应,表明融资租赁的发展空间。广东去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5928.09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广东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广州全市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89.50亿元,同比增长14.5%。
吴海峰说,融资租赁市场看的是渗透率(融资额占固投的比例),美国2013年融资租赁是8000亿美元,当年固投渗透率40%。“广东省去年固投2.6万亿,广州4800多亿,如果渗透率达到10%,那也是不可估量的数字,对社会经济拉动极大。”
机电产品出口数据可作进一步参照。广东去年年机电产品出口总额4286.14亿美元;广州市机电产品出口总额357.94亿美元。在对外投资上,仅2013年广东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就达到52.4亿美元,比排在第二位的山东省多出了13.9亿美元。
“融资租赁就是帮助企业出口,推动过剩的产能走出去。”吴海峰分析,从数据上看,广州市去年对外投资不到40亿美金,企业“走出去”投资过程就有固定资产形成,就可以利用、发展融资租赁。从国家,广东,甚至广州的数据来观察,以对外投资和机电产品出口需求来看,对融资租赁的渴望度非常强烈。
专注于中小企融资租赁服务的祁晨旭有另一重考量,对于企业需求体会更为真切。“广州融资租赁相对后发,但其背后支撑的则是珠三角庞大的制造业需求,增长空间不言而喻。”他说,无论国家层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还是省层面驱动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产业来看,巨量的中小企有着设备更新、设备引进的迫切需求。融资租赁可以起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支持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船舶、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有望深度融合,据了解,南沙港区近日率先与立根融资租赁合作,以低成本完成7台桥吊的购置,盘活了港区的资金。发挥融资租赁的资金杠杆优势,迅速做强。
未来
推动转型助力“引进来”“走出去”
南沙以融资租赁为支点,统筹带动珠三角经济腹地制造业升级转型;帮助技术、装备、品牌等中国元素的企业“走出去”;租赁公司从国内购买产品租给国外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为中国制造企业充当“探路者”和“急先锋”。
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明显、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较大。传统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要。
有专家分析,租赁作为一种与实体经济联结最紧密的融资融物手段,集金融、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实践来看,在支持实体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端设备制造、销售,加快“走出去”步伐等方面具备传统金融工具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广州打造华南区域融资租赁集聚中心,力争成为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有现实意义,突破口还是在于南沙。
据广州市商务委介绍,目前,南沙融资租赁发展较为迅速,已经累计批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项目34个。广州注册资本规模最大的外商融资租赁企业—广州越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广州首家金融租赁企业—珠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均落户于此。
“前海的聚集优势已经凸显,南沙未来能否成为华南融资租赁的聚集区还需观察。”一名融资租赁行内人士表示,除政策合适落地以外,融资租赁还需要银行等相关金融行业的配合,而这是南沙乃至广州目前的短板所在。各地金融机构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认识深度、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业发展,行业更加寄望政府能够制造机会,通过政策支持等方式,更好推动金融领域其他主体加大与融资租赁的合作。
去年底,广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广州将选择若干行政区域开展广州融资租赁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南沙申报全国统一融资租赁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不仅如此,广州市还计划从2014年起,持续三年试点,每年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9000万元作为市扶持融资租赁产业奖励资金。在这基础上,对融资租赁龙头企业,还将推出每年100万元-400万元不等的奖励。
在祁晨旭看来,南沙具备政策支持的基础,要发展可以参考先进地区的做法,鼓励租赁业创新先行先试,大力进行租赁业功能、政策和制度创新,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南沙标准”的出台。但眼下,首先还是得形成产业集聚,南沙能够提供什么,吸引企业注册很是关键。投资贸易便利化、港澳金融对接、政府服务、制度保障等要素都会成为企业考量的依据。
“南沙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最大的引力来自于税收政策的优惠。”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直言不讳,融资租赁“营改增”政策已经纳入南沙金融创新方案中,目前等待落地。
在他看来,南沙的优势在于港澳,从融资租赁行业来看,前景固然光明,但要走出广州特色道路。南沙的落脚点还是在与香港金融的对接,以香港金融资源作为支撑扩大融资租赁辐射,行政审批、税收制度、司法保护、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与港澳接轨,把整个行业推向国际化。这样,在这方面未来才有可能追赶上来。
踌躇满志的吴海峰向记者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南沙以融资租赁为支点,统筹带动珠三角经济腹地制造业升级转型;帮助技术、装备、品牌等中国元素的企业“走出去”;租赁公司从国内购买产品租给国外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为中国制造企业充当“探路者”和“急先锋”。
“这不仅是对南沙乃至广州的金融服务业的展望,也是珠三角所依托的、数以百万计的制造业企业的期盼。”他说。
名词解释
什么是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什么?金融人士将其比喻成“借鸡生蛋,生蛋还租”。严格来讲,租赁是一项为了取得在特定时期(租赁期限)内对设备的使用权而制定的合约。在租赁方式下,设备的使用者(承租人)需向设备的提供者(出租人)定期支付一定的款项(租金)。
银行贷款这类间接融资不但成本过高,而且门槛也高;而到资本市场上市直接融资,则周期长,时间成本过高。融资租赁便捷、直接的特点,对于我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发达国家,融资租赁是非常普遍的融资模式,仅美国2013年融资租赁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渗透率就达到40%。
回顾2014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然而我国融资租赁业却以火箭式速度增长。在国内租赁一般采取的方式有融资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出租服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规模将达3万亿元,同比增速达50%。
他山之石
业务创新滨海新区
成融资租赁最大集聚区
天津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原本落后于北京和上海。2005年滨海新区只有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津投租赁。但是,仅仅经过几年的发展,天津就拥有了包括总部公司、单一项目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在内的近300家融资租赁企业,在业务总量、行业实力等方面超过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发展较快的城市,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最大融资租赁业聚集区。
这些融资租赁公司绝大部分都注册在滨海新区。业内人士曾预言,未来,滨海新区将成为全国融资租赁聚集地。
据了解,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在促进融资租赁业快速发展方面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持续优化的行业发展环境。从税收政策到补贴支持措施,再到市场培育等方面,都对融资租赁产业给予大量支持优惠。其次是融资业务不断创新。已先后推出了单机、单船租赁公司,报税租赁、境外资产包租赁,飞机发动机租赁、立案租赁出口租赁等多种租赁模式,创造了多个国内租赁行业第一单。再次是形成了专业化的精英模式。目前,金融租赁以服务地区产业为基本立足点,结合自身优势,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各类大型设备租赁占据了工务局优势,开展医疗、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创新性租赁业务。
另外,管理体制也做了一定保障。滨海新区形成了完善的业务链和管理体制,不断推动融资租赁模式,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多项创新转型工作均引领行业发展。
数据
自2008年发展至今,天津融资租赁业务总量已占全国1/4,成为了毋庸置疑的行业高地。总部设在天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已达到206家,约占全国的20.1%;注册资金总计84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的27.5%;租赁合同余额575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的27.4%,同比增长55%。
总部设在上海的融资租赁企业235家,去年,上海融资租赁行业资产总规模约7900亿元,比2013年底增加近1900亿元,增长31.49%。
广州业务总量从2013年的300亿到2014年猛增至近1000亿元,注册企业接近100家。南沙是广州的亮点,目前南沙已经注册近40家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超过150亿元,成为广州融资租赁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