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始终是自贸区发展的特色之一。而被誉为链接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桥梁”的融资租赁业,也正是天津市近两年来发展最为快速的领域。目前,天津滨海新区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融资租赁业也正涌起与实体产业对接的汹涌浪潮。此次自贸区方案中的诸多创新举措,备受融资租赁企业关注,自贸区刚刚挂牌后,就吸引了银宏、华运等众多融资租赁企业落户。自贸区将为今后天津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插上“金翅膀”。

  租赁业收获政策“红利”

据了解,此次自贸区政策中,在融资租赁公司经营范围、境外融资、租赁物异地监管上,都出台了一些新政,这也使融资租赁业收获政策大礼包。

  比如在经营范围上,今后天津自贸区融资租赁公司业务范围将扩大,即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向记者介绍,以往在自贸区外,融资租赁公司是不能混业经营的。“今后自贸区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这对于在自贸区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来讲,‘牌照’本身就升值了。”他表示。

  与此同时,自贸区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支持租赁业境外融资,鼓励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使用范围。在目前境外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扩大融资租赁公司跨境人民币资金使用范围将降低自贸区企业的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租赁企业的“钱紧”、“钱贵”问题。同时,融资租赁公司也可依托天津自贸区的创新平台,实现融资租赁业务的专业化、国际化。

  此外,方案中提出“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船舶、海洋工程结构物等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目前在我国,飞机、船舶、海洋工程结构物等进出口,都在尝试与融资租赁结合的新路径,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正日益凸显。今后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船舶、海洋工程结构物等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可以搭建起便捷高效的通关平台,大大节省企业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极大方便。比如,注册在东疆的融资租赁企业,将国内某船厂建造的船舶,出租给境外企业使用时,可以采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创新通关模式。船可以由东疆海关申报出口,但由船厂所在地海关查验并放行,大大节约了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

  企业租赁业务开始“回迁”

  “融资租赁是未来天津自贸区发展的重要特色,目前国银租赁在东疆已经注册了37个SPV公司。”国银租赁董事长王学东表示,天津自贸区挂牌后,融资租赁业发展业务空间、前景将更大更好。

  他表示,以前国银租赁很多业务是放在开曼群岛和爱尔兰的。比如在开曼群岛,国银租赁就建立了18个SPV,现在已经慢慢地将这些放在国外的业务回流,落户到天津。自贸区挂牌后,如融资租赁企业进出口飞机、船舶等实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等政策,都会使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业务更加便利。“今后除了飞机租赁外,船舶和基础设施设备租赁都是可以开展业务的方向。我们准备在天津成立专门的子公司,开展更多的业务。”王学东说。

  “天津自贸区的特色之一就是发展融资租赁业。融资租赁确实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它既能够把国内的设备产品通过租赁带到国外,为国内的实体经济服务,同时也能把国外的高端设备通过融资租赁引进到国内来,实现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张爱国表示。

  据了解,随着自贸区挂牌,作为融资租赁聚集区的东疆,融资租赁业务功能也将进一步拓展,在国家政策支持指导下,东疆保税港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融资租赁业在法制法规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度保障、市场体系完善等方面创新发展,在机构数量、产品种类、业务规模、人才储备等方面不断做大做强,积极推动建立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融资租赁市场,探索建立融资租赁资产交易平台,完善融资租赁资产退出和转让机制,不断提高融资租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记者 赵贤钰 胡淼 单毅)

  ■ 相关新闻

  庞巴迪新公务机维修中心启动建设 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添“新丁”

  昨日上午,世界第一大支线飞机制造商——庞巴迪公务机维修中心,在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投资建厂。

  据了解,庞巴迪公司是世界第一大支线飞机制造商、世界第三大民用飞机生产商。目前,有约120架庞巴迪公务机在中国运营,占中国公务机的三分之一。庞巴迪公务机维修中心项目总投资3000万美元,一期占地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50平方米,为庞巴迪及其关联方生产的飞机提供维护、维修、整修、保税仓储、部件进出口、机队技术管理以及停泊和清理服务,计划于2017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之际,庞巴迪维修中心设立并开工建设,充分体现了空港经济区的航空产业集群发展优势,该中心将充分享受自贸区的政策红利,进一步加强庞巴迪在国内的客户支持网络建设,填补中国在公务机大修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