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中,不仅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还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和举措。中国租赁联盟召集人、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认为,采取这些创新举措的目的,就是要使融资租赁行业逐步实现投资便利化、经营多元化、交易市场化、监管公开化和业务国际化。
投资便利化
“首先,方案提倡对行业的投资要便利化。这对租赁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原先租赁企业设立的程序比较复杂,现在则要将内资租赁、外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三个板块逐渐统一标准、审批流程,也就是说要让国内外的投资者凡符合条件的,在自贸试验区中都能尽快获得资质。”
经营多元化
方案提出,经相关部门认可,允许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保理业务和福费廷业务。杨海田建议,根据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经验和天津的实际,天津自贸试验区应实现租赁项下的保理、商贸、投资、经营性租赁和设立子公司“五合一”的牌照管理,支持租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项下的多元化经营。
交易市场化
方案提出,支持设立中国融资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推进租赁资产登记、公示、流转等试点。“融资租赁企业也要扩大自己的资金来源,也要盘活自己的资金。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建立租赁资产交易市场,实现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就全国来看,租赁资产交易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应该尽快形成一个包括资产交易、股权交易、期权交易和租赁残值交易在内的流转平台或是交易市场。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比较完备的市场,租赁企业就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资产、股权、债券及管理的租赁物进行市场化交易,通过公正、公开和公平的交易来盘活资金。”
监管公开化
方案提出,在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支持设立中国天津租赁平台,推进租赁资产公示等试点。杨海田介绍说:“在租赁业务公示方面,天津早已开始试点,并且效果不错。租赁企业只要做了业务,就应该把业务情况在央行资产登记中心进行登记,在社会上进行公示。这样,在对资产进行交易时,买方和卖方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查询,使得企业的资产公开透明。”
业务国际化
“中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就可以实现5万亿的租赁规模,从而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租赁大国。但目前这个行业基本不具备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方案中提出要实现海关异地委托监管、支持租赁业境外融资、鼓励各类租赁公司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使用范围,就是要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一个和国际租赁市场相类似的市场环境,使企业通过自贸试验区这个桥梁,便捷地进入国际租赁市场。”
除此以外,杨海田还建议,应重视和推进行业服务的系统化。“天津自贸试验区应打造一个服务全国、联系世界的融资租赁业综合服务基地,一个行业研究、教育培训基地和一个会展基地,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