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融资租赁?我想提这个问题的大多数人想知道两个层面的答案,一个是理论层面的答案,即系统化的解释融资租赁是什么,有什么用,国内国外发展阶段是什么,国内发展空间有多大等,关于这个层面的答案,由于有相关书籍、百度百科,都已经足够入门。

第二个层面是实践层面的答案,即融资租赁目前在实践中是怎么操作的,和银行业务有什么区别,这个行业目前空间还大不大,跳槽过去算不算坑,我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去分享一下个人的心得。

一、融资租赁的本质

拨开教科书般定义的迷雾,其实我们发现,现阶段在中国,融资租赁的本质就是资金的生意,用较低的成本把钱拿过来,然后用较高的定价把钱给别人,赚取其中的利差。因此目前国内的融资租赁,更多体现的是金融属性,从属性上看和银行业务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融资租赁的资金怎么来,它不像银行可以吸收存款,不像保险有保险浮存金,不像信托、基金、资管等可以发产品募集资金。融资租赁的资金来源,总结起来有三个渠道,一是自己给,即股东注资、股东借款;二是别人给,从银行贷款(金租可以同业拆借)、资管计划投等;三是市场给,发ABS、ABN、上市融资等。其中目前占大头的是从银行贷款,以及股东注资、股东借款。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又会问,从银行拿钱再给别的企业,这种左手倒右手的生意,凭啥你能赚钱?其实这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融资租赁赚取的利差是怎么来的,这总结起来也有三个方面:

一是信用溢价。融资租赁公司的股东实力比较强,有股东担保或信用背书,从银行拿钱成本自然低一些,然后再放款给其他实力不是特别强的企业,利差自然产生。比如平安租赁,大股东是平安集团;比如最近上市的江苏金租,股东是江苏省交投和南京银行;比如国银租赁,大股东时候国开行;比如招商租赁,大股东是招商局集团。这些大股东,有些本身就是金融集团或银行,自己内部的综合金融就能解决很多资金问题,有些是大的产业集团、央企等,本身在市场上融资能力很强、融资成本很低,这些都成为给旗下融资租赁公司输血或提供担保和信用支持的重要因素,信用溢价由此产生。

二是流动性溢价。其实就是借短贷长,通过期限错配产生的收益,即短期的利率一般情况下低于长期的利率,这中间就会产生利差。从银行贷款基本都是短期贷款,但是融资租赁的项目,一般都是3年或3年以上的长期项目。我们看下央行的基准利率,假设都是基准拿钱并放款,融资租赁公司从银行拿1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的基准利率是4.35%,而放款给企业3年期的基准利率是4.75%,光流动性溢价这中间就有40个BPs的利差。当然这要做好流动性风险管理,这是另话,这里不作详细说明。

三是专业溢价。前两个赚钱的方法比较简单,第一个信用溢价是爹妈给的,投胎投的好,没办法;第二个流动性溢价是机会主义,反正大家都这么玩,只要玩不死,活下来的都是英雄好汉,但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流动性的东西,不出问题都还好,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第三个专业溢价比较难,而且也没法衡量,所以这个东西往往是很多融资租赁公司发展上一定规模之后,才开始思考的问题。这个专业,主要体现对资产所在行业的专业性,作用往往是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发现机会,对这个行业专业了之后,能发现其他人发现不了的机会;二是风险管理,了解深入之后,我知道这么做是风险很低的,但其他不了解的人却认为风险很高;三是资金定价;四是自我实现,就是这个东西,一旦做出口碑,可能就会有很多人找上门,所谓做的越好越多人用,越多人用就做的越好,比如远东租赁、环球医疗、江苏金租等,对医疗行业很专业,我相信很多小医院想融资但又没法从银行拿钱的时候,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几家所谓医疗行业的融资租赁专业公司。专业性溢价是真本事,大家都想要,但正因为是真本事,所以也不太容易得到,包括团队、架构、激励方式、文化、制度等,都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或者像一些新成立的租赁公司,直接从成熟租赁公司挖一整个团队过去,当然也能迅速打造专业能力,只不过这样短期看成本会高一些,中长期看团队能否融合的好是关键。

总结这部分内容,我的判断是,在现阶段的中国,大部分融资租赁公司仍是需要寄生或附庸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下面生存,因为他们的收入,更多来自于信用溢价和流动性溢价,其实这取决于资金的成本。但是少数融资租赁公司,当他们在资产方面构建一定专业能力、有一定风险定价能力后,具备通过专业性溢价在资产方面赚取收入的能力,才可以说逐渐脱离银行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

其实这就衍生出第二个问题,融资租赁业务和银行业务到底有什么区别。

二、融资租赁和银行的区别

区别还是有的,一定是有差异化,这个行业才会存在,并且能够发展壮大。宏观的区别很多人讲过,这里说说实践中微观的区别。

老张的公司有想在内蒙古建一批风力发电设备,要融点资金,他有两个途径,一是从银行做项目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二是从融资租赁公司做直租。咱们先看看银行的,首先老张这业务做不了流动资金贷款,如果能做流贷,银行的客户经理当然喜欢,短平快,而且一定额度以下基本分行就能批。但是如果老张要做流动资金贷款,对不起,得找找有啥不动产可以抵押或者再找找牛B人来担保,这个机器设备还不行。如果基于机器设备呢,可以做成项目贷款,基于未来风车发电产生的现金流来还款。但是做项目贷款呢,很多银行给分行的权限很小(比如两三个亿),超过这个权限就得上总行审批,所以审批的链条就变长了,效率就变低了,还不一定能批的下来,批下来往往也经常要追加其他风险缓释手段,比如不动产抵押、比如担保等。好吧,老张找到融资租赁公司做直租,虽然融资租赁公司可能也要老张追加其他风险缓释手段,但基于机器设备给钱这事,人家本来就是干的这活呀,批个直租没毛病,而且融资租赁公司不像银行那么大,有总分支三个结构,人家可能项目经理尽调后直接立项报风险审批,效率和速度上明显会快一些。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这里面的区别主要有这么四个:

一是融资租赁成立本身就专注于这类业务,要是这些业务不做就没啥可做了;但银行呢,可以有很多产品,客户经理往往会选择一些见效快、来钱多的产品,所以可能会产生一些惰性和惯性,像要上到总行批、或者总行不太能批的项目,一般也就懒得做了。

二是基于机器设备这些动产,从银行融资确实不如从融资租赁公司方便,即便双方风控的松紧度是类似的,融资租赁公司因为审批链条短,在效率上也会比银行快一些。

三是上面没有提到的,在法律关系上,售后回租业务的机器设备在所有权上是属于融资租赁公司的;而银行项目贷款,机器设备的所有权还是属于企业本身,这一点上,也会让双方的风险选择出现差异化。毕竟属于自己的,等真的出问题的时候,处置起来还是有一定的主动权和优先权的。

四是监管上的差异。主要是商租和银行(金租也是银监会管,这点上差异不大)。别看监管是个宏观的东西,但其实是深入到骨髓里的、影响到每一个操作的微观的东西。比如监管对资产质量看的很死,包括逾期。如果有一个工程机械的业务,从一个大型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公司采购并通过直租的方式租给一些包工头,包工头给付租金、设备制造商兜底,其实这个业务是最终风险很低的业务,但在过程中,可包工头经常不按时付租金,而设备制造商可能要等逾期一两个月之后才兜底。所以虽然最终不良率基本没有,但过程中间逾期率可能会很高,所以这个业务在银行一定做不了,这是政治正确,但商租是有可能去做的。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说明监管对业务实际操作的影响,类似的案例还会有很多。

这些就是在微观操作中融资租赁公司和银行的差异。可以看出,即使在现阶段,融资租赁也是有存在空间的。那么未来呢,未来一定是像产融结合和对“物”的专业管理能力上发展,方能找到真正的立足之地。这个东西没看到、也没做过,笔者不好判断。

三、作为个人职业怎么选择

很多人来提这个问题,可能初衷就是想问,我现在是个银行的客户经理,到底该不该去融资租赁公司,或者我有几个融资租赁公司的offer,我该怎么选。

职业选择是很个人的东西,除了这个行业、公司本身好不好,还有很多其他决定因素,不好武断的说谁好谁不好,但是至少可以给出,在做决定的时候,一些判断因素。

一是要考虑融资租赁公司的股东背景。如果是一个刚起步、或规模不大的融资租赁公司,股东背景很重要,这决定着前面说的利差三要素中的“信用溢价”有没有、有多大。如果股东本身一般,一方面股东自己不能给很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从银行融资的时候股东的担保没啥大用,导致融资成本本来就很高,这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是业务规模上的很慢,规模上的慢发展就慢、个人空间就小;二是会倒逼公司去做高风险业务。因为资金成本本来就高,那么找的资产定价必须更高,定价高风险必然高,一旦出几单不良,那公司就很难受,应了那句老话,你看中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二是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现状。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融资租赁公司很像是一个银行的大客户部,而且客户经理只做贷款还不用拉存款。如果你现在只是基层的做很小客户或很简单业务的客户经理,短时间内也没啥机会,那么一个好的融资租赁平台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一是你可以接触很多大的客户;二是做很多大的项目,项目经验一下子丰富起来。

三是在这过程中可以尝试下一些新的产品,比如投租联动等,毕竟融资租赁的监管没有那么严格。当然有得必有失,你失去的可能是在银行内部发展丰富的选择性,比如去做银行的投行等这些机会。

下篇  融资租赁公司在我国的现状和前景如何

第一,目前融资租赁在国内处于什么位置

想要知道这个行业前景如何,首先得弄明白目前的现状如何:

1、国内融资租赁资产规模从2012年末的1.55亿元增长到2017年6月末的5.60万亿元,2012~2016年五年整体年复合增长率为36%。

2、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本,从2012年的2600亿元增长到2017年6月末的2.9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7%。

3、2015年,我国融资租赁年交易额1365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增速达25.6%,居于首位。

4、2016年,我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占GDP比重7.16%,对经济的支持与渗透逐年增强。

5、央企加快设立融资租赁板块,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17年9月末,98家央企共发起设立59家融资租赁公司。

这些是整个行业的部分数据,整体看下来有这么几个感觉:一是发展很快,二是体量已经不容小觑,三是行业重视程度变高,行业地位提升。

第二,在普遍的认知中,支持融资租赁前景较好的几个理由

总结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融资租赁前景很好的理由,无非有以下三点:

1、融资租赁渗透率有很大提升空间

2015年我国融资租赁渗透率为5.2%(渗透率是指融资租赁规模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这个数据是一篇券商报告上扒下来的,但是我自己怎么都没算出这个数,姑且认为这个数是对的),发达国家渗透率基本在8.1%到32%之间。如果以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基数,则渗透率增长到7.1%(接近日韩),有1万亿的市场容量;若接近31.2%(接近欧美),有14.3万亿的增长空间。很多人根据这一数据,得出结论说行业增长潜力巨大。

2、行业政策面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利好

政策面上,这几年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这个不是严谨的研究报告,就先不一一列举了,主要有这么几个:《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等。下面摘录一些券商报告上的简要解读:“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设立面向“三农”、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公司,解决农业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加工设备购置更新资金不足问题。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融资租赁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将有很大发展空间。农机融资租赁因其能够解决农民购买农机资金不足的问题,将成为今后我国农机购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指导意见》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参与城乡公用事业等的发展。随着我国新兴城镇化的建设,各级政府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输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为融资租赁业提供新的市场。此外《指导意见》还鼓励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用车等领域通过融资租赁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设施和通过融资租赁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总之,密集的政策出台,而且不是打压性质的政策,说明中央重视这个事情,确实发现了这个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能够实现其战略目的,所以从这一层面出发,很多人认为融资租赁行业前景光明。

3、国家战略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利好

从国家战略层面讲对融资租赁的利好,主要是这么几个大战略,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这几个战略和融资租赁有关呢,这得从融资租赁的资产分布说起。

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融资租赁资产分布前五名是工业装备、基础设施及不动产、交通运输装备、通用机械设备、能源设备。这几个行业里面的很多企业,要么是供给侧改革里面转型升级的重点对象,要么是一带一路和高端制造的相关企业,所以融资租赁能够很好的支持上述战略的落地。同时一带一路打开了融资租赁的国际化空间,这个行业未来可以更多的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

所以从这几点出发,很多人也认为融资租赁前景光明。

第三,所以融资租赁真的是前景一片光明吗

虽然上面看似论述很充分,但我认为这几点只是融资租赁行业很好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就是没有这些营造的良好的发展环境,融资租赁行业可能举步维艰。但是有了这些条件,这个行业发展的也未必一帆风顺且未必能够到达很多人想象的彼岸。

比如渗透率这一节,国情不同渗透率不同,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不能说美国是31%的渗透率,我们就一定往它的方向靠拢,很可能我们长期维持10%左右的渗透率,与日韩持平也很有可能。

比如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这一节,有了这些政策,毋庸置疑融资租赁行业有更多的机会,但是这些政策不仅是面向融资租赁行业制定的,可以说实体经济有新的机会,整个金融行业都将收益。你把这些理由表述稍微改一改,放在银行、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面前,一样都说得通。

所以上述理由,我想是很多从业人员的自言自语,屁股决定脑袋的结论,这些论据支撑不起一个行业的发展,充其量只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已。

第四,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仍需回归融资租赁的本源

所以我认为,还是需要回归行业的本源去寻找答案。

这个行业目前的最大问题就是类信贷性质明显,不管是金租还是商租,售后回租业务占比基本上在80%左右(2016年的数据)。售后回租其实本质上和银行贷款没有什么区别,这里面有两类业务比较普遍:一是通道业务,客户是银行的客户,融资租赁拿过来做,并通过无追索权的保理把风险转嫁回给银行,那么等于实质的风险管理还是在银行端,融资租赁纯粹就是个通道,赚点通道费;二是类信贷业务,通过售后回租解决企业现金流的问题,风控手段更多关注企业端而不是租赁物端,缺乏对租赁物的管理和运营。

从占80%的主营业务来看,融资租赁其实要么是在抢银行的生意,要么就是做银行的生意,自身并没有创新或者新的价值创造。所以虽然从微观上看,融资租赁公司存在是有意义的,因为可以解决一些银行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实体企业输血;但是从宏观上来看,行业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新的价值创造,别人都能做的东西为啥过你一道手去做,而且过了一道手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监管成本更高。

所以照这么做,这个行业是没有前途的。很多人可能不认可我这个论断,但是看看信托的例子,其实信托在2010年左右的大发展,就是做了很多银行不能做的业务,或者做了银行的通道业务。所以这几年一直在监管的重点关照之下,到了2017年末的55号文,这种关注和监管可以说到了一个高峰,整个2018年,信托的通道类业务只减不增,好多公司面临要么转型、要么无业务可做的尴尬境地。

类比信托的经验,其实融资租赁目前的风光,更多是因为规模较小,监管无暇照顾下的野蛮生长,如果这个行业一直以类信贷业务为主营业务,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规避监管所规定的资产头像,很有可能某一天监管一道金牌令下,整个行业的发展戛然而止。这并不是我危言耸听。

第五,身处这个行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怎么办?其实行业也好,个人也好,重要的是能有价值创造。如果你不是在创造资源,而是在浪费资源,短时间可能活的很好,但长期来看,毫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行业来说,融资租赁一定要找到自身的价值贡献点;对于个人来说,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了,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不管行业如何,融资的需求始终都在,如果是一个客户经理或者项目经理,即使行业是衰落了、公司走下坡路了,会干业务的人始终能找到地方,银行、信托等。

另外,融资租赁这个行业相比银行的优势就是,接触的基本都是一定规模的客户,没有银行客户经理拉存款、电子银行、零售交叉销售等一堆琐事,专心研究好行业、研究好客户、做好资产投放即可。认真在行业里面做的话,干三年有可能抵一般基层银行客户经理五年。所以不管行业如何,好好积累、提升自己,未来总有一片天地。

最后,我想起金刚经里的一段话:“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讲的是佛陀认真乞食吃饭的场景。你看贵如佛陀,仍能专注吃饭这件简单的事情,心无旁骛。所以,我们为何不能像佛陀一样,关注此时此地,专注此时此地,相信不管行业如何,大家都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