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内经济呈现“外需强、内需弱、投资强、消费弱”的态势,产业链、供应链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疫情冲击,其中中小民营企业受影响较大,导致民企信用风险有一定抬升,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的运营构成了较大影响。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影响到融资租赁行业的整体资产规模增速,资产质量亦出现两级分化特征。其中股东实力与风险管控能力较强的融资租赁公司,其资产规模和质量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抗风险能力较差的融资租赁公司由于受到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双重挤压,其资产规模进一步萎缩,部分融资租赁公司进入发展“瓶颈期”和战略的“迷茫期”。未来,中国融资租赁行业更多将是竞合关系:是大与小,本地与外地,资金与业务,专业化与非专业领域的融资租赁公司之间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且因差异,因不同优势之间的合作,将是长远而稳固的合作。融资租赁资产规模绝对下降只是阶段性的,但行业发展处于由高速转为中低速的拐点,未来中国融资租赁伴随宏观经济转入高质量(中低速)发展轨道,加之监管趋严等因素,融资租赁行业必然转到中低速发展阶段,预计发展速度仍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根据行业现状,结合国内关于新基建的政策导向,以及新基建与融资租赁业务的契合度,对于“新基建”融资租赁业务做简要分析。
一、“新基建”概念的演变
2018年12月1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随后,相关部门又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如下所示。
01、2018年12月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
02、2020年2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要“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
03、2020年4月
国家发改委正式确认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含义
04、2020年5月
全国两会首次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05、2020年10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06、202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07、2021年4月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确认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当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国家发改委于2020年4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定义: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该发布会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在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明确将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狭义与广义“新基建”涵盖领域
“新基建”可分为狭义“新基建”和广义“新基建”。其中,狭义“新基建”指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广义“新基建”指融合基础设施,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以及交通、水利重大工程等,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包括能源、交通、城市、水利在内的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例如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水利基础设施等。作为广义“新基建”,不仅服务于智慧产业(智慧农业、智慧制造业、智慧服务业)、智慧企业,还服务于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水利发展;不仅服务于供给端生产方式革命,还服务于需求端生活方式革命,进而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狭义新基建”指的是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领域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从政策文件、专项债细分项目、发改委批复情况等方面梳理,狭义“新基建”具体行业主要包括以下:①5G及相关电子信息领域配套设施(如物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如AI医疗、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②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智能改造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警务、智慧消防等)、③新能源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配套设施(如光伏、生物质能、清洁供热、垃圾发电、高端制造)、④无人化配套设施(如无人机、无人配送物流系统、无人化防疫系统)、⑤卫星太空基建以及这些领域对应的园区项目,以及医药园区、军民融合产业园等科技行业专有园区。
“广义新基建”包括了“狭义新基建”以及存量规模相对于大部分传统基建行业较小,未来增量空间较大的领域,也就是所谓的“补短板”领域,通常为某传统基建领域的新兴细分子行业,主要有:①交通运输短板领域(轨道交通、冷链物流等)、②能源行业短板领域(核电、特高压、充电桩、加氢站、锂电创新、工业供汽等)、③环保基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④市政建设短板领域(智慧停车场等)、⑤民生基建(公共卫生、教育、养老、医养结合等)、⑥特色小镇、⑦文旅配套设施、⑧现代农业园区、⑨旧改、⑩新旧动能转换园区等。
综上,狭义新基建重在谋创新,广义新基建重在补短板。
三、“新基建”的“五新”
(1)新领域
“新基建”将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机场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智慧城市、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项目。以改革创新稳增长,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新区域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为人口和产业服务的,从而促进不同区域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随着城镇化人口更多地聚集到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重点发展都市圈,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短缺,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对于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的短期要求,进行长远规划,以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于人口流出地区,要区别对待,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资源浪费。
(3)新方式
新基建需要新的配套制度变革。由于新基建大多属于新技术、新产业,因此需要不同于旧基建的财政、金融、产业等配套制度支撑。财政政策方面,需要研发支出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适用低税率;金融政策方面,需要在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产业政策方面,需要将其纳入到国家战略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
(4)新主体
政府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需要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事实上华为、腾讯等企业已经大力投入新基建项目。政府、市场和企业相互支持配合,区分基础设施和商业应用等不同性质的项目。前者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后者则更多依靠市场调解,政府仅提供财税、金融等相应的配套支持。
(5)新内涵
除了硬的“新基建”,还包括软的“新基建”,即制度改革,包括补齐医疗短板、改革医疗体制、加大汽车、金融、电信、电力等基础行业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改善营商环境、减税降费(尤其是社保缴费费率和企业所得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新激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等。
四、“新基建”融资租赁业务拓展方向
(1)城市更新项目
在转型过程中,城投公司紧跟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地方推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县域城市竞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市更新项目可通过综合整治、功能调整和拆除重建等方式具体实施。其中综合整治类更新以微更新为主,主要包括改善消防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沿街立面、环境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等内容。城市更新过程中,平台公司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在项目实施中,平台公司需要中长期的资金支持,融资租赁资金存在介入的机会,据了解,中安租赁、徽银金租、浙银金租等租赁公司已经相继开展相关的城市更新项目,中车金租也开展了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等租赁项目。
(2)乡村振兴项目
在转型过程中,城投公司紧跟国家战略,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中。通过升级改造乡村道路、乡镇供水系统改造、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光伏兴农等措施,大力发展当地乡村经济。目前兴泰租赁、中安租赁、高速租赁等融资租赁公司已积极介入乡村振兴相关领域,租赁业务部在城投项目拓展过程中,也积极参与到省内各地乡村振兴产业中,已经合作项目包括:“明光明诚供水集团有限公司乡镇供水系统改造项目”、“利辛县天成城镇化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等。
(3)其他新基建项目
随着新基建推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项目的发展,将会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新基建项目在老基建的物理空间上安装高新技术设备,未来将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和发展潜力,其中,新能源充电桩和工业互联网也较为适合融资租赁的业务模式。目前已有部分融资租赁公司积极参与相关领域,比如:北京京城国际融资租赁公司与浙江安吉智电控股充电站建设项目、平安租赁开展新能源充电桩融资租赁项目、中建投租赁开展建设大数据中心融资租赁项目等。
1.新能源充电桩
区位较好的公共停车场安装新能源充电桩,收益较为可观,且充电桩的回收期较短,较为适合融资租赁公司介入。其中,城投公司的停车场项目,一方面整体资产较多,实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产权也比较清晰,因此融资租赁公司既可以跟城投公司合作,也可以跟其上游供应商合作。
2.工业互联网
2022年10月10号,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向省内发出组织开展2022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的申报通告,列清了申报主体和申报项目。未来,与融资租赁公司有业务合作机会的主要是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和相关企业。
目前省内有诸多城投公司属于园区的运营管理机构,例如当涂、宿马等产业园区,此类公司未来既有机会,也有能力开展工业互联网,届时融资租赁公司既可以跟平台公司加强合作,也可以跟园区的上下游企业合作。
未来融资租赁公司若要寻求业务结构顺利转型,需要紧跟国家战略、平台公司转型方向,认真探索新基建等领域,跟进新技术的产业风口,重点关注业务拓展目标区域内主导产业与新型产业发展情况,在新兴的细分市场中寻找业务机会,积极探索业务协同方式,寻求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难题,积极扶持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