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针对的是以传统城投业务为主的融资租赁公司转型产业的主要原则。

  宜早不宜迟

  2023年开始市场上主流的租赁公司很多都在提转型,但实际上,2018年甚至2016年就有租赁公司嗅到了城投业务的风险,已经布局转型业务。当时城投业务尚处于人声鼎沸时,但早布局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市场竞争尚不激烈之时,躬身入局,积极卡位,待到现在,城投业务萎缩的业务缺口,恰好由产业业务顶上,不必承受转型升级所带来的阵痛。种一棵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公司高层及早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进行战略性调整是租赁公司成败的关键。

  宜小步慢跑不宜大干快上

  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肯定会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在业务落地过程中慢慢学习,学习是需要成本的,时间成本自不待言,融资租赁是金融业务,如果出现大的失误那就会损失真金白银,这一成本应当尽可能小。所以租赁公司在小步慢跑的过程中要进行两种磨合,一是与市场的磨合,自身对市场的认识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自身的定位,都需要通过业务来进行确认;二是公司内部流程的磨合,产业业务与城投业务有不同之处,需要时间来沟通调整。如果一开始就大干快上,这两种磨合未能到位,那么要么可能错失好的业务机会,打击业务积极性,要么业务管理粗放,潜在风险巨大,都是不可取的。待到磨合完成,即可以开启加速模式,业绩自然也可进入增长的快车道。

  宜从上至下不宜从下至上

  业务转型可以说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对于一个规模稍大的租赁公司而言,业务转型如同巨轮转向,没有船长领航把舵是不行的。有些租赁公司特别是一些国有背景的租赁公司的管理层担心业务转型所带来的风险,公司长远利益与个人利益其实是存在冲突的,这也是管理上著名的代理人利益冲突的例子,所以需要国资层面对管理层的业务转型给予一定的容错机制和奖励机制,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积极面向市场。从上至下还应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这同样需要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保障。管理层所掌握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很多一线员工直接接触市场,对市场的嗅觉是比较敏锐的,那么,如何将一线市场的需求与公司自身的能力结合起来是管理层要重点考虑的事项。

  宜因地制宜不宜盲目照搬

  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向同业学习是不可或缺的,能够获取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也降低了自己探索的难度。但这种学习毕竟不同于考试,会有标准答案,不同的租赁公司面对同一业务有相近或相左的想法很正常,作为管理层在面对这些信息时,需要区分什么是客观事实,什么是结论观点,对结论观点要谨慎地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采用,对于客观事实要查证后使用。不管怎么说,实践出真知,同业的经验是否适合自己,需要实践后得出,而不能盲目照搬,否则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以上简单罗列了一些租赁公司转型升级的个人想法,不严谨不全面,希望各大租赁公司能够转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