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融资租赁业务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支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绿色环保装备购置、安全应急装备应用等,推进制造业融资租赁债权资产证券化。”这一政策为融资租赁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多地出台补贴政策筑牢支持体系
2024年1月,东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对倍增企业融资租赁贴息补助实施提档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直租方式购入生产型设备的,按不超过融资租赁合同融资额的5%给予一年期贴息,单个企业每年列入贴息的融资额不少于500万元且不高于3000万元,每年最高贴息150万元且不超过企业实际发生利息。
2024年5月,银川市出台了《银川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措施》,对企业实施主导产业基础配套及补短板、新型工业化智能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的银行贷款利息或设备融资租赁利息按实际发生利息的40%给予不超过200万元贴息。
2024年6月,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对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技术改造的项目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这些政策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为融资租赁参与新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何为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并非传统工业化的简单升级,而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指引,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全新路径。
根据《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新型工业化涵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技术和产品,领域广泛、体系庞大。
融资租赁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融资租赁以其不可替代的“融资+融物”双重属性,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新型工业化所涵盖的领域,恰恰是金融租赁与融资租赁公司最核心的服务阵地。
众多租赁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瞄准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关键领域。
例如:近日,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叉车租赁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拓展新能源叉车业务,以金融力量赋能工程机械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中建投租赁始终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在设备升级、技术研发、绿色低碳等领域为企业提供精准支持。
针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海尔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快速响应。2025年8月,该公司为四川某精密铸造企业提供50万元资金支持,及时保障企业生产连续性,助其后续成功获得多项专利及中标新项目。
2025年4月,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与某手术机器人生产商达成合作,创新引入“服务租赁”模式,有效降低了医院一次性购置的高额资金压力,显著提升了先进手术机器人的临床使用效率。对于设备生产企业而言,该合作加速了资金回笼,增强了盈利能力,反哺技术升级,有效化解了高端创新医疗器械因成本高昂而面临的推广难题。
2025年4月,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为四川某高端智能制造企业提供4500万元智能数控机床设备直租服务。该直租方案不仅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更打通了供应链关键堵点,支持其智能化升级。
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深化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拓展“科技专属流程”在工业母机等领域的应用。2024年,交银金租实现科技租赁业务投放182.14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171户;并与3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合作,助力部分高端产品成功突破技术瓶颈,有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国产替代。
江苏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长期深耕清洁能源领域,在风电、光伏、储能、污水处理、垃圾发电等方面累计为超过100GW新能源项目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投放金额超1000亿元,成为众多环保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自2020年开始,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与国铭铸管建立起长期业务合作。截至2024年底,累计投放金额超3亿元,有效缓解客户流动性压力,助力企业加速发展。如今,国铭铸管营业收入已超45亿元,成为我国球墨铸管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在一系列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融资租赁正在成为推动新工业化发展的“超级引擎”。其能够有效匹配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特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加快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