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8家金融租赁公司共同编写、2家国际咨询公司提供支持、65家金融租赁公司参与调研。《报告》从多个角度,以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全面反映了2024年度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情况,系统总结了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成效。

  2024年,金融租赁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紧锚定“两新”等重要领域,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贡献了金融租赁力量。截至2024年末,行业总资产和租赁资产余额分别达4.58万亿元和4.3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56%和10.24%。具体而言,行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直租之锚,深植本源之壤。金融租赁公司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回归以融物为核心的业务本源,突出租赁产品自身专业属性和特色,加大直租业务投放。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直租资产余额达6405.38亿元,同比增长52.73%;当年直租投放3522.98亿元,在投放总额中占比19.56%。

  二是新兴之光,照亮转型之路。金融租赁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三项清单”为指引,助力算力设备、低空经济、人造卫星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业务加速落地,推动金融租赁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和业务结构的优化,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三是绿色之帆,逐浪低碳之旅。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加大绿色租赁产品投放力度,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绿色租赁资产余额达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7%,当年绿色租赁投放4886.73亿元。

  四是责任之基,筑牢和谐之道。金融租赁公司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为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累计组织公益活动149场,参与志愿活动1649人次;开展帮扶、捐赠活动94场,帮扶总金额395.62万元,捐赠总金额707.65万元。

  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5)》内容摘要

  2024年,金融租赁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紧锚定“两重”等重要领域,以监管政策为指引,严格落实《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三项清单”,坚守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功能定位,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贡献了金融租赁力量。

  从发展成果来看。一是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总数为67家,总资产和租赁资产达4.58万亿元和4.38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65%和10.24%。二是盈利能力显著回升。2024年,金融租赁公司实现利润总额762.44亿元,同比增长13.36%,增速较上年上升6.75个百分点;净利润582.76亿元,同比增长13.79%,增速较上年上升5.03个百分点。三是资产质量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不良资产余额323.62亿元,不良融资租赁资产率为0.95%,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从发展特征来看。一是飞机、船舶业务形成支柱。金融租赁公司心怀“国之大者”,为国产大飞机、船舶制造等国之重器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截至2024年末,金融租赁公司已成为国产飞机订单的最大持有者;在金融租赁公司新造船订单中,国产船舶已占绝大比例。金融租赁公司在中国飞机、船舶租赁市场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展现了金融租赁公司在2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二是直租业务加速布局。金融租赁公司加强产业研究,不断探索和深化设备租赁的细分领域,打造特色化的直租产品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截至2024年末,直租资产余额达6405.38亿元,同比增长52.73%;当年直租投放3522.98亿元,同比增长25.16%。三是新的领域形成突破。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储能设备、智算中心、低空飞行器等新业务领域,丰富了金融租赁公司的业务方向,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从发展趋势来看。一是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三项清单”的发布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清晰方向,鼓励清单纳入多类重要设备,项目公司业务正面清单扩充至8类租赁物,金融租赁公司据此积极拓展业务新赛道,跨界合作实现新突破。二是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在深耕产业的基础上,聚焦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领域,深化产融协同合作,打造差异化服务方案,形成“融资+融物”特色优势。三是管理能力更具特色。建立健全以租赁物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科技的深入应用全方位提升租赁物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租赁物的风险缓释作用,为公司的稳健发展筑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