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作为设备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兼具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设备进出口、中小企业融资等多种功能,是产融结合的典型领域。在一些发达经济体中,其重要性仅次于银行信贷。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历经数次沉浮后近年来正进入增长快车道。
    本报今日刊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田辉署名《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一文,通过分析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基础上,总结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特点,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发展方向。
    文章指出,2007年以来,我国融资租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主要受融资租赁相对于银行信贷的优势日趋突出、融资租赁兼有的产品促销和投融资功能契合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需要、受到近年来兴起的融资服务机构多元化浪潮的影响等三个因素的驱动。文章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从发展驱动力看,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前景广阔,未来应主要朝着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发展:
    一是拓展业务领域。目前融资租赁项目主要以基础设施、飞机船舶、传统制造业设备为主。未来应大力发展与制造业升级改造以及服务业相关的业务领域。如医疗器械、文化产业设备、农业机械、新能源设备等领域。
    二是深化非融资功能。融资租赁本身除了融资功能之外,在盘活固定资产、促进设备销售、满足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等方面都能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在这方面尚有很大潜力可挖。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在法律方面,重点应补足现有体系的不足。在多元化融资渠道、会计税收制度、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也需作出持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