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凝聚了各方合作共赢共识,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融资租赁行业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制造业“走出去”进程中大有可为。
  互联互融 “一带一路”建设向深处推进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118份合作协议,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在经贸合作、金融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可以看到,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事实上,“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发展中国家,要真正扩大与我国的经贸合作,实现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金融的支持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之一是经济合作和互联互融。”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在论坛上表示,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程度差异大、互补性强,目前已产生了大量的融资需求,这为跨国金融合作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表示,长远来看,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会进一步增长,整体投资结构也将更加优化。深化金融领域合作,不断健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对于切实发挥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紧抓机遇 融资租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大有可为
  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迎来了重大发展契机。
  “‘一带一路’是我国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租赁企业的历史机遇,更是中国租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会长杨钢表示。
  伴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跨境租赁业务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融资租赁研究中心主任杨柳勇表示,融资租赁公司可以提供一整套全方位、立体化的租赁解决方案,可以助推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商业模式逐步走向完善。
  具体在业务层面,天津市租赁协会副会长、天津自贸区金融专家委员会委员任卫东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使沿线国家催生了大规模港口、机场、铁路、核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需求,而融资租赁公司具有连接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桥梁作用,能够在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提供助力作用。
  此外,我国融资租赁行业资本参与度正日益活跃,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行业,我国租赁行业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巴曙松表示,凭借着融资租赁具备的灵活配置跨区域资源的优势,在跨境融资活动中我国租赁公司将大有可为。
  当前,我国部分租赁企业已开始先行先试,例如在飞机、船舶项目的融资上,工银租赁已与境外各大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创新应用境外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资金,大幅降低了资金成本;民生租赁积极发展“两头在外”的国际化发展模式,采用境外融资和发债方式为境外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专业引领 助力租赁行业国际化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将会获得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一方面,我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另一方面,本土融资租赁公司通过强化竞争力逐渐成长起来,开始走出国门直接开展业务或并购。在“一带一路”倡议契机下,租赁行业实现“弯道超车”进程可能会大大加快。
  但“走出去”也并非易事,杨柳勇坦言,租赁行业在“走出去”时会面临区域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等多重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租赁公司还需修炼内功,以专业化经营能力引领国际化发展。
  当前,我国租赁行业已步入发展深度调整期。杨钢表示,我国租赁企业需在深入研究境外当地监管政策和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实现业务开拓、风险管理和人才管理的国际化。
  中航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赵宏伟表示,发展融资租赁产业需放宽视角,融资租赁公司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特点,集中有限资源,完善风控体系,在适合公司特点的相关领域开展差异化布局,从而增强业务创新能力和公司竞争力。
  为了促进租赁企业更好“走出去”,任卫东建议,自贸区地方政府可以牵头联合大型央企、国企、民营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组建“一带一路”出口租赁基金,支持租赁企业大力发展跨境租赁业务。此外,还可以在自贸区内建立出口租赁产业园区,沿着“一带一路”延伸辐射国内中西部地区及亚欧国家,形成以自贸区为中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租赁创新模式,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