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各地陆续发布的融资租赁公司的监管要求中,都要求融资租赁公司需要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那到底什么是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包含了哪些内容,企业合规应当如何设定自己的内控制度,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有哪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内控制度与普通企业管理制度内核不一致,存在差异化
  
  企业内控制度,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相关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设置和约束、控制、规范和评价,对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控制,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规避经营风险,保持竞争中的优势。
  
  按内部控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管理控制主要是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保障生产经营目标执行,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率,使得生产经营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会计控制主要是通过会计工作,运用会计特有方法,采取政策、制度定额、计划、标准责任和流程等控制方式和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进行的源、监督、调整的过程。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两种控制方式,二者能共同保障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内控制度使融资租赁公司各部门和岗位能够有效统一,并相互协调发挥作用
  
  内部控制可以使融资租赁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形成较为系统的既制约又纵横交错的有效统一整体,确保各部门和岗位均能按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发挥作用,最终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具体表现如下:
  
  1)防范融资租赁公司经营风险
  
  公司内控制度建设要求公司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公司生产经营,这样有效的保障公司经营,防范经营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有利于规范公司各部门和岗位职责和权限,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通过建立制度管理平台,有利于改进管理制度,分析问题,发现企业管理中深层次问题,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健全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2)保障融资租赁公司内部信息传递畅通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明确规范信息系统的管理,保障了公司内部信息传递工作的畅通,有力保障信息安全和信息数据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
  
  3)提高融资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
  
  融资租赁公司想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相对优势,必须强化内部控制,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将公司现有管理体系、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统筹梳理,从而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提高执行力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4)保证融资租赁公司制度执行效果
  
  融资租赁公司通常会建立较多业务系统、管理体系,例如ISO质量管理体系、经营系统、规章制度等,虽然在一方面满足和丰富了现有管理的需要,但在另一方面现有制度体系存在纵横交叉、多体系共存、多头管理等情况。因此,需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整合管理内部制度,将多套制度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建立统一的管理架构,促进公司系统的统一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实用性。
  
  内控制度建设要求公司管理制度完备合理,在公司内部各个环节和岗位均应明确相应的责任和权利,使得公司管理和业务活动均有章可循,有利于完善公司制度,提高公司管理制度执行效果。同时,内控制度建设能够帮助公司管理者强化制度和法律观念,有利于帮助公司活动能够遵循国家法律和企业制度。
  
  融资租赁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环境是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明确内部机构设置、内部机构的运行、内部机构的职责与权限,如:公司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公司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公司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掌握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公司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公司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内控制度应包含风险评估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等制度
  
  风险评估是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公司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公司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公司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内控制度应当适当控制企业经营活动
  
  控制活动是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包括了资金制度、业务投放制度、租赁物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全面预算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
  
  公司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公司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公司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在信息与沟通中,公司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公司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1.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公司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2.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3.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4.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内部监督是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内部监督是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应包括日常监督制度与专项监督制度。
  
  日常监督是指公司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公司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