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设立子公司、跨境直租业务出海……随着我国融资租赁行业从高速发展期到分化转型期,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布局海外业务新场景。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融资租赁业务出海的背后,客观因素包括监管趋严、城投类业务压降等,而主观因素则是国内市场业务的同质化。

  “卷”资源、“卷”利率、“卷”产品,融资租赁行业的“内卷”越演越烈。面对从“内卷”到出海,一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选择出海也许是突破‘内卷’的办法之一,尤其伴随着国内制造业出口步伐加快,海外融资租赁业务需求量也在增加。”

  从“内卷”到“出海”

  2024年1月,江苏一家国有企业在智利开设融资租赁公司。对于选择智利作为海外落脚点,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与营商环境和市场空间有关,另一方面公司还在巴西成立了银行,持有融资租赁、信贷业务和投资银行三个金融牌照,可从事融资租赁、流动资金贷款和消费信贷,以及同业拆借和投资等业务。

  对海外租赁公司的热衷,不仅在这家公司。山东亦有国企公司在东南亚谋划开设租赁公司。对此,聂伟柱告诉记者:“当前,融资租赁公司正处在转型的深水区,热门行业‘卷’价格、‘卷’资源。这种背景下,跨境租赁是更好的选择。伴随国内制造业的走出去,以出口租赁为代表的跨境租赁,机会窗口已经打开。”

  聂伟柱表示,对于厂商系租赁公司来讲,目前已经进入扩大出口租赁乃至设立海外子公司的黄金期。对于拥有资金的金租公司来讲,更为快捷的路径则是尽快打通出口租赁的业务模式。不过,他同时认为,出口租赁涉及海关、税务、合规、国别等众多技术细节,也是一个门槛极高的业务种类。但是,一旦模式跑通,绑定合作伙伴之后,业务能上量,利润也可观。

  记者注意到,目前融资租赁公司热衷于两种出海模式。一是在海外收购成熟标的,即资本的出海。二是成立租赁子公司,逐渐扩展海外业务,即业务的出海。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两种模式各有优势。海外收购可以利用被收购标的成熟的团队、管理经验和全球产业链关系加大发力海外业务。成立子公司可以先立足发展国内航空公司客户,再向海外扩展。

  除了设立海外子公司,2024年以来,多笔跨境业务顺利出海完成。其中,招商银行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银金租”)完成了载有上亿元总值的内燃机车货船实现出海,这也是国内首单铁路机车设备人民币跨境租赁业务落地。对于该笔业务能够成功落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依托天津东疆综保区功能融合联动及政策叠加优势,助力“中国制造”设备有机会进入非洲。同时,该项目设备采购、租金支付均使用人民币结算,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支持我国装备制造“走出去”、助力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等具有深远意义。

  记者注意到,从公司年报中也可看出融资租赁业务出海方兴未艾。北京银行发布2023年年报,公布了其控股子公司北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业绩数据。在航运板块,2023年3月,北银金租与国内某船运公司合作,顺利落地一艘散货船的离岸租赁业务。这是北银金租首单美元船舶融资租赁业务,意味着北银金租在航运市场实现破局,同时也标志着美元船舶租赁市场再添新军。工商银行公布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披露了旗下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位居全球船舶租赁投放首位,截至2022年年底,工银金租海事租赁资产规模突破人民币1200亿元,位列中国金融租赁公司第一、全球主要海事融资机构第三位。

  对于选择出海业务,也反映在全球业务量需求上。2023年第四季度的《中国航运融资租赁市场季刊》预测,未来两年全球散货海运贸易量会有约两亿吨的增幅。英国船舶经纪公司SSY(Simpson, Spence & Young)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2024年预计大型干散船型吨海里需求增长3.3%,而运力增长仅为1.3%。中型干散船舶的吨海里需求预计增长4.2%,运力增幅仅为2.7%。可以看出2024年实际增长的运力无法匹配货运市场对中大型干散船舶的需求,这将进一步刺激该种船型的租金及交易价格的上涨。

  事实上,早在2021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金融租赁公司项目公司管理办法》就明确为跨境租赁业务打开新场景。其中提到,将项目公司的租赁物范围从航空、航运拓展至集装箱、海洋工程结构物、工程机械、车辆等设备资产。对此,设备类跨境租赁业务的政策空间被打开,市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一个个崭新的业务场景呈现出来。

  金融亦需“走出去”

  2023年年末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金融服务走出去,事关融资租赁出海的成色。

  一位银行系金租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等多个重大会议,都提出要深化金融服务水平,国家在政策层面已经在不断完善鼓励金融“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最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将更加有力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贷款规模,支持金融服务‘走出去’。”

  申智研究研报显示,金融出海其实是实现金融服务地域的突破。此前,外资工程机械进入中国市场,与之相配套的外资租赁公司也蜂拥而至,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眼下,中资品牌开始出海,这也是要求配套的资金服务需要跟上。一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业务人员表示,海外项目往往会伴随大额融资需求,但境外融资存在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及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而境内提供的融资额度相对市场需求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设备跨境直租而言,解决出海企业融资难题迫在眉睫。在美元利率高企人民币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帮助企业在境内完成设备采购后出口海外,进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是金融机构应该重点考虑的。

  伴随融资租赁业务出海,一系列的金融配套举措必不可少。

  一家银行机构相关负责人直言,国际支付风险、外币波动、境内外汇差等出海新情况也在倒逼银行机构重申设计金融产品。

  该负责人进一步说:“我们接触到的租赁公司客户首先考虑的就是回款问题,是否会存在买方延迟付款甚至不付款的情况,那么,对于付款风险就是我们首先考虑的。其次面对境内外汇差以及价格战等问题,也是产品设计中重点考量的因素。再如应收账款的问题,如何能够帮助客户实现资金净流动性,我们可以先行通过买断客户的应收账款,帮助客户实现落袋为安。”

  采访中,一家从事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汽车租赁来说,如有5年以上的中长期融资,将会有利于业务的稳定发展,但目前类似的融资产品还较少,尤其是跨币种融资也存在较大需求。

  记者注意到,就汽车融资租赁出海而言,一方面海外有着较大空间,另一方面在金融配套上也有着很大提升空间。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表示“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汽车金融公司可以设立境外子公司”。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关实施细则亟须出台。“汽车出海加快,自然汽车金融的海外需求也在增加。虽然我国的车企公司在海外成立了合资或者独资的汽车金融公司,但从数量上看,总体还很难满足需求。尤其是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范围仅覆盖乘用车,二手车、融资租赁及部分商用车等尚未覆盖。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汽车金融公司各类型车贷资产证券化支持力度,支持汽车金融公司扩大资产证券化范围,进一步覆盖至二手车、融资租赁车以及部分商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