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天津自贸区法院立足服务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使命,于近日组织召开“司法服务保障汽车融资租赁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聚焦汽车融资租赁出租人收车问题,汇聚多方智慧,共商产业发展良策。来自法院、监管部门、融资租赁企业、行业协会等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司法保障、风险防控、行业规范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融资租赁作为推动汽车消费市场繁荣、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模式,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随着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收车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天津自贸区法院通过对2022年至2024年期间受理的融资租赁案件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因收车引发的纠纷占比达17%。不规范收车引发的纠纷持续增长,不仅严重损害承租人合法权益,还使出租人面临法律风险,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因此规范收车迫在眉睫。
座谈会上,天津自贸区法院东疆法庭负责人首先介绍了法院在服务保障汽车融资租赁产业方面的专业化审判机制,明确法院在司法审判中始终坚持依法保护各方权益,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有机结合,为产业发展筑牢司法防线。执行局相关负责人对汽车融资租赁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进行了深入宣讲,解读法律适用及操作规范,为融资租赁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司法指引,助力企业快捷高效实现合法权益。
本次座谈会的重点是东疆法庭结合九个收车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总结汽车融资租赁收车业务的七个风险点,列举不当收车的法律后果,并展示合法收车的规范流程。通过真实案例,深刻揭示了收车启动程序随意、收车前催告程序缺失、收车过程存证留痕不规范等问题带来的危害,为企业规范经营敲响警钟。
会议围绕天津自贸区法院初步拟定的《汽车融资租赁出租人收车指引(征求意见稿)》展开热烈讨论。该指引是法院基于多年诉讼和实现担保物权程序案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调研形成的专业建议。与会代表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为完善指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帮助指引更贴合行业实际。
与会各方还围绕汽车融资租赁高质量发展的司法需求展开交流,共同探讨优化司法服务、提升行业规范水平的路径。企业代表与监管部门对法院工作提出宝贵意见,表达了对法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产业发展的殷切期望。天津自贸区法院有关领导表示,此次座谈会搭建了法院与各方沟通协作的重要平台,未来法院将以构建“司法+监管+行业”协同机制为目标,多方牵手共同营造公平、透明、可持续的汽车融资租赁生态。将持续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加强司法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天津自贸区法院在推动汽车融资租赁产业规范发展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未来,自贸区法院将持续跟进会议成果转化,推动《汽车融资租赁出租人收车指引》完善与发布,加强与各方合作,形成监管合力,为天津自贸区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助力汽车融资租赁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