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01、项目背景
  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100万千瓦生态治理风电项目(以下简称“赤峰项目”或“该项目”),是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发挥风光新能源的绿色生态效益,有助于改善当地气候环境,防风固沙并改良土壤。
  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项目总投约47亿元,规划容量1000MW,建设容量1000MW,分为三个标段(一标段400MW,二、三标段各300MW),共建设113台风电机组,同期配套建设100MW/200MWh的储能系统以保证消纳与调峰空间,同期配套建设新能源220kV升压站1座及新能源500kV升压汇集站1座,500kV送出线路由国网负责同步建设。因项目公司小股东阶段性出资困难,大股东受有关规定限制需同比例出资,导致项目资本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银行融资困难。但项目建设工期紧张,解决资金问题迫在眉睫。
  02、交易结构特点
  中广核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租赁”)积极响应产业公司需要,以项目风机、塔筒等主要设备为租赁物,采用直租模式,为该项目高效审批提供31亿元额度,期限17年的低成本资金支持,解决项目近80%资金需要,项目公司股东借款作资金缺口补充,共同解决项目建设期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推动项目顺利建成。
  03、业务实施过程
  从收到产业公司诉求到投放首笔款,中广核租赁仅耗时20日,完成了方案设计、审批、项目尽调、与两家风机供应商及工程建设总包方的融资租赁合作沟通并签约。在合同签订后的24小时内,于2024年12月20日完成首笔款20,474.59万元投放,有力的推动了项目如期建设。2024年12月31日,项目完成首次升压站送电工作。
  后续,中广核租赁将持续做好资金保障,支持项目在2025年底前尽早全容量并网,赋能绿色产业发展,实现当地生态治理目标。
  二、创新性分析
  01、创新“风电场域生态协同治理系统”
  赤峰项目拟运用“风电场域生态协同治理系统”,构建“风机布局—植被恢复—智能检测”三位一体的治沙体系,实现生态治理目标。
  风机布局科学规划:基于翁牛特旗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实施差异化布局,部分采用"阶梯式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部分应用"草方格矩阵固沙系统",实施后可显著降低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计划:风机基座周边建设生态岛,种植沙棘、柠条等耐旱植物,并引入胡杨或其他乔木形成防风林带。
  智能化监测系统:建设风电场生态物联网,搭载沙化风险预警模型、灌溉优化算法等,实现动态治理优化。
  02、创新融资支持资本金未到位
  在新能源指标获取日渐困难的当下,与当地企业或政府平台合作开发新能源项目成为一大趋势。但当地合作方出资阶段性困难,资本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银行贷款资金无法投入,成为此类项目前期开发建设的共性问题,赤峰项目即是典型代表。
  融资租赁充分发挥融资与融物优势,结合对项目价值、项目建设难度与建设资金实际需要的判断,提供了31亿元、17年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并设置的完善的风控方案,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保障了项目建设的紧急资金需要。
  三、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赤峰项目总投47亿元,项目建设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就业带来较大贡献。项目预计建成年度发电超24亿度,电费收入产值达7.2亿元每年,经济效益突出。
  项目113台风机可助力改善当地气候,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项目建成后防风固沙面积达42平方公里。同时,项目产生的24亿度绿电可有效节约标煤约8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8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4800公顷,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四、经验总结
  “三北”地区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赤峰项目实现生态治理系统三重突破,形成了可量化、可复制、可持续的生态修复案例,为新能源项目参与到生态治理提供了创新方案。
  赤峰项目树立了融资租赁行业支持资本金阶段性未到位项目建设的典型示范。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融资租赁公司有力支持了当地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也为融资租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差异化竞争,融入产业发展大局,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全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