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靠老子,长大后靠自己”。

  不久前,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民生租赁”)定向增发了18.95亿股,将股东数量从原来的2家增加到9家,而大股东中国民生银行的股份从81%稀释到51%。当谈到民生租赁新的资本格局以及股权结构变化时,民生租赁董事长孔林山用上述幽默的话进行了总结。

  做投行出身的孔林山,讲话简练,不绕弯子。北京深冬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民生租赁香山公务机俱乐部,两个多小时采访,在悠闲品茗中谈笑风生,他或踌躇满志,或语言直率,思考却颇有深度。

  中国租赁业起步颇早,但一直徘徊不前,直到2007年随着银行系租赁公司的加入,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以民生租赁、工银租赁和国银租赁等为首的租赁公司迅速崛起,仅仅4年时间,租赁业的资产规模从2007年的1千亿扩充到了近5千亿。

  不过从一开始,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崛起,就在发展模式以及方向上存在很大的争议。而“假租赁,真贷款”是租赁行业最饱受诟病质疑的地方。

  “此次增资扩股,不光对民生租赁,对整个行业都是非同小可的事情。我们认为,要想做真正的租赁公司,必须从体制上和资本上打破旧格局,此轮增资扩股就是试图破除弊病和旧格局,是民生租赁业务"去银行化"战略的重要一步。”孔林山说。

  孔林山认为,目前,国内租赁公司太过于关注租赁和银行业务的相同之处,而对不同之处往往忽略,甚至视而不见。他认为租赁公司做贷款业务,既没出路也没必要。“租赁是围绕着"物"的产生、运营、处置等,有一系列的不同于银行的盈利点。”所以,租赁公司应该做出租赁模式来,通过服务产生增值和盈利。

  孔林山说,民生租赁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就是调整业务结构,而不是简单的争规模争利润。“规模我们暂时做第二、甚至是第三也行,钱也可以暂时性地少赚,但一定要出特色,必须把产品做成真租赁。”

  对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对母行资金和渠道的天然依赖,孔林山表示,“以前,租赁公司还太小,做得好不好要靠老子(股东);现在逐渐长大了,仍然靠背景靠股东吃饭,是没有出息的。”

  “小时候靠老子,长大后靠自己”

  媒体:民生租赁这次增资扩股,为什么会选择一般工商企业做股东,民生银行的股权比例也有所下降,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孔林山:民生租赁这次增资扩股,不光对民生租赁而言,还是对整个租赁业来说,都是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银行系租赁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蓬勃发展起来,但如果冷静分析的话,里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最大的也是租赁界公认的问题,就是银行办的租赁公司,虽然异军突起,却并没真正把精力放在租赁上。

  跟银行业务差不多的租赁业务,叫租赁也行,叫贷款也行,没什么实质性区别。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根本原因就是:什么性质的资本,决定了什么样的业务;什么样的母公司,也决定了什么样的子公司。

  媒体:银行系租赁公司天然地受到了来自银行信贷文化的影响。

  孔林山:对,一家公司最主要的资源是人才。租赁公司的人员大部分来自银行,所以,很多租赁公司就按照银行的套路去做。再一个是体制问题,虽说租赁公司都是独立的公司,但实际上更像银行的一个产品线或产品部门,这种组织架构就必然决定了租赁公司是类银行。同时,监管上也基本是按照银行的标准来监管。这样一来,很难走出一条真正租赁的道路。

民生租赁这几年一直在探索怎样“去银行化”。我们这次增资扩股,就是试图打破这种弊端的很重要的一步。首先从体制上和资本上打破既有格局,为办成真正的租赁公司创造条件。

  
  媒体:在股东挑选上和机制设计上,有什么样的考虑?

  孔林山:关于股东的选择,不少人问,为什么不吸收更有实力的股东?实际上,目前这种股权结构的设计,有战略上的考虑。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这样一种股权结构,实现以民生银行为主导,多家股东参与的真正的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很多公司在选股东时,一般会选择一家实力雄厚的国企,能帮助其内生很多业务。民生租赁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孔林山:我们也反复权衡过,事情总有利有弊。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有股权关系恰恰不利于做业务,监管部门对关联交易审查很严格,无论定价高低,都会给外界留下想象空间,我们现在甚至尽量避免跟民生银行做业务,融资大多源于其他金融机构。

  民生银行已经是主要出资人了,如果再选择背景强大的股东,不同文化的强势出资人之间文化冲突在所难免,股东之间的磨合和协调,要花掉很大的精力。我们这次选择新股东的标准很明确,首先必须是民营企业,保持民生银行的民营企业血统,为民营企业服务;其次是规模适度,新股东要高度认同民生的文化,认同我们的发展战略,愿意协同我们。

  
  媒体:增资扩股之后,民生银行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会不会影响民生租赁的融资能力?民生银行影响力会不会减弱?

  孔林山:这次增资扩股之后,有人担心民营企业进来会使我们资信下降,给融资带来困难。我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会,也是暂时的。通过这次股权改造,民生银行的影响力并没有下降,51%和81%(在股权控制上)是一样的,看起来好像被稀释了,实际上民生银行的控制力是加强了。民生银行用最节约的资本实现了绝对的控股权,是最合算的做法。

更为关键的是,长远来看,一个企业好不好关键在自己,不在于股东是谁,通俗点说“小时候靠老子,长大以后靠自己”。银行系租赁公司之前取得的优良业绩,是由于股东的资信背景优势,但是,如果一直依赖于血统优势,是不可持久的。所以谁觉醒得早,将来谁就可能越强大。

  租赁的本质

  
  媒体:在目前金融租赁公司中,融资租赁占比较高。你怎么看待融资租赁模式和银行信贷模式的差别?

  孔林山:租赁业务和银行业务有相同之处,特别是金融租赁公司,它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属于金融服务业,也要提供融资功能和金融服务。所以,金融租赁公司在融资功能上与银行有相同的地方。

  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其与银行的区别。租赁公司的经营和融资活动,永远与“物”结合在一起,体现在“物”的生产、制造、使用、处置的各个环节中。简单来讲,银行主要看企业的信用,只要企业能够还本付息,银行并不关心企业经营所涉及的“物”;而租赁公司却不仅仅看企业信用,更关注围绕“物”来获得保障和风险控制,我们把租赁物出租给企业,企业一旦违约,则“物”归租赁公司,随时可以收回。

  现在很大一部分租赁公司,基本上只关注了它们的相同之处,并发挥到极致。大家都做贷款业务,业务也都很熟悉,而忘记它们的不同之处。实际上,把不同之处做好处理好,才是租赁公司真正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租赁公司是没前途的。租赁公司就算做几千亿贷款的也只是银行的一家分行,相对银行几万亿、十几万亿的资产,在整个金融服务业当中,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地位,也失去了银行办租赁公司的意义。

  
  媒体:现实中,很多银行实质上是把租赁作为一种工具去使用,而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去培育。

  孔林山:在民生租赁筹备的时候,我们就确定了三个目标:规模最大、利润最高、品牌最响。但最近开始反思这种提法,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租赁业务而盲目扩张,将后患无穷。等将来做大以后,再想往真租赁转就比较困难。在发展初期,真正把租赁产品和租赁的定位做出来,把业务特色做出来,把租赁模式摸索出来,再上规模,那就非常强大。

  
  媒体:也就是说,通过真租赁来提高你们的资本利润率。

  孔林山:对。因为租赁产品要是真正做活了,比贷款盈利点多得多。在租赁物生产过程当中就可盈利。比如我们批发采购飞机,与一般客户单独购买的价格,肯定不一样,这里就有利润空间;使用过程中,可提供配套服务赚钱;飞机旧了,需要更换处置,再提供二手机交易服务,还可以赚钱。

  与贷款不同,租赁是围绕着“物”的生产、运营、处置,有一系列的盈利点。贷款利率是提前确定好的,只不过企业的资信差一点,利率就高一点,资信好的大国企,银行反而没什么议价能力。但租赁可以通过服务来赚钱来提高盈利水平。

  
  媒体:贷款是围绕资金流,而租赁是围绕着物流来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产生很多增值。

  孔林山:对,我们现在就是在做调整,主动地放弃了原来那种简单拼规模比利润的做法,集中精力做真租赁的模式。首先把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做好,集中力量做好几项业务。一是做飞机,飞机也不是全部类型的飞机都做,我们只做公务机;另一个是做船。这次增资扩股之后,会继续支持和强化这种发展模式。

  
  媒体:好租赁公司的标准是什么?

  孔林山:所谓好租赁公司,标准就四个字:“特色、效益”。一是市场定位要准确;二是要做出租赁的盈利模式来,做出自己的特色,同时收益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