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从无到有,工银租赁成长为中国租赁行业的“工商银行”。截至今年9月末,全部近20家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总额达到7300亿元。这其中,有约1100亿元是由工银租赁贡献的。工银租赁在金融租赁行业的规模占比已达到18%。

从1981年7月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成立到2006年,25年间,融资租赁虽然在为国家引入先进技术设备、探索新业务新模式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股权结构复杂、公司治理混乱、专业能力薄弱等原因,整个行业曾经一度陷入萎缩和停顿状态
 2007年底,在新的监管规则下,国务院批准的第一家银行系租赁公司——工银租赁成立,从零起步,目前的资产规模已超1100亿。这五年,中国租赁行业重新崛起,资产规模跃升至世界第二位。其中,银行系租赁公司为代表的“金融租赁”占据半壁江山,工银租赁的飞跃式成长,正是它们的缩影。

  发展资产金融

  “金融租赁是一种资产金融,开创了"资产信用"这一新金融理念。”在工银租赁总裁丛林看来,与信贷、债券等主要基于“企业信用”的融资方式不同,金融租赁成功地发掘了租赁物本身具有的信用。

  金融租赁是集金融、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金融产业活动。从全球范围内的实践发展来看,它具有传统的金融工具所不具备的一些独特优势,尤其对促进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金融业而言,这是融资理念变革的一小步,但对企业来讲,却是破题融资难的一大步。

  融资租赁的出现,使企业,特别是缺少信用历史和信用评级较低的新企业和中小企业,也能通过租赁获得设备使用,得到发展机会。

  丛林将他对金融租赁的这种理解带到了工银租赁。工银租赁自一成立起,每一项业务的办理,都力图做到开创性。成立不久,工银租赁就与东航、海航、深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合作,2008年底已拥有14架波音、空客、ERJ等不同类型飞机的所有权,开创了国内商业银行拥有飞机所有权的历史。

  到2012年7月,工银租赁与Vista Jet公司达成了2.1亿美元的公务机融资租赁交易,本次交易是中国金融租赁企业首次进军国际公务机市场,且承租人、租赁物,以及所需资金都来自海外,而这在国内金融租赁业中,亦尚属首次。 “租赁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以物融资,是基于资产的融资。”工银租赁副总裁陶梅表示,实际上,租赁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结构化的融资,以基于资产的方式进行。这一方式很适合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

  “租赁公司直接购买租赁资产,将提高制造商的销售规模,扩大承租人的资产投资,增加社会投资。这有利于促进产融结合。”丛林表示,我国面临着局部投资资金不足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并存的突出问题,而金融租赁具有平衡资本与投资供需矛盾、促进资本理性选择的特殊功能。

  于是,当金融租赁公司依靠资本消耗和债务融资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时,工银租赁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方向——进一步回归资产金融、创新资产金融。

  今年以来,工银租赁提出由“债务融资型”向“资产投资型”转变的发展思路。“债务融资型”在本质上是依靠租息与筹资成本之间的利差为主要盈利的类信贷模式,而“资产投资型”是指以资产运营为主要业务模式,盈利主要来源于资产的投资、交易和处置,竞争优势体现在对资产估值、管理、投资和处置。

  这是真正的资产金融之路。

  助推租赁业大爆炸

  2007年11月28日,工银租赁在正式开业时,“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连办公室都是借来的。”陶梅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十分感慨。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循的情况下,工银租赁不但要解决业务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

  也就是说,要确定发展战略和服务重点,尽快将资产规模做上去。另外,除了成立之初的20亿资本金之外,工银租赁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融资,解决持续的资金来源问题。

  工银租赁首先确定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并且强调突出飞机、船舶和大型设备的业务特色。

  到2012年6月底,工银租赁境内总资产已达到970亿元,与2008年末的116亿元比较,增长了7.3倍;租赁资产928亿,较2008年末的116亿元增长了7倍。

  若从行业占比来看,工银租赁用全行业约10%的人力资源和资本金总量,创造了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行业占比约为18%的效益。

  在某种意义上,工银租赁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金融租赁业复兴的一面镜子。近几年来,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大型企业等纷纷申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但是,租赁公司不仅面临申请设立、筹建及开业和发展期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存在社会认知度低、监管不完善、财税等政策不通畅等发展制约。

  作为首家金融租赁公司和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工银租赁领衔建立起同业沟通和交流机制,既讨论微观经营问题,同时也促进了金融租赁行业监管制度的改进、财税政策的配套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尤其是银行系租赁公司对改善政策环境的推动,惠及整个融资租赁行业。这五年,整个融资租赁行业开始走向了“重生”,并最终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2007年底工银租赁作为第一家金融租赁公司开业,几年来陆续又有十几家金融租赁公司成立。“租赁业因此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共有各类融资租赁企业近400家(包括所有的金融租赁公司,其中控股股东为银行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为10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达到1.28万亿元。要知道,2007年末,中国的融资租赁规模仅有240亿元。

  而在行业覆盖方面,截至2012年6月末,工银租赁已经拥有和管理的飞机77架;船舶160艘;各类设备20000多台套。事实上,工银租赁确定的航空、航运、工程设备三大业务板块,几乎成了此后金融租赁公司业务重点的“标配”。

  金融租赁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也迅速改变了航空、航运等行业的融资格局。以航空领域为例,在金融租赁业出现之前,国内的航空租赁几乎完全被外资垄断。五年下来,国内的金融租赁公司不但抢回了国内航空租赁市场,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海外。

  协同银行业发展

  与商务部主管的租赁公司不同,2007年末开始相继成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背靠一个拥有强大资金实力的银行大股东。

  租赁业分析人士表示,从这几年的行业发展情况看,优质出资人的进入,特别是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往金融租赁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弊端。

  “工银租赁是工商银行全资的子公司,是工商银行集团综合化经营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丛林看来,工银租赁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不但要探索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之路,也承担了试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任务。

  “随着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普遍面临利差收紧、盈利模式转型的压力。”某券商分析师称,非利息收入对于银行的重要性开始上升。因此,拓展业务范围,例如发展金融租赁,就是银行业务、收入多元化的现实选择。

  一位租赁行业人士还表示,租赁业务的总体收益水平一般要高于普通的长期贷款,并表之后,租赁业务不会拖低母行整体的资产回报率。

  以工银租赁为例,工银租赁净利润已经从2008年的2.08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0.11亿元,增长了3.9倍。截至目前,累计实现利润总额超过45亿元,这一数字已远超当初工行投入的20亿元资本金。

  不单单是工银租赁,放大至整个金融租赁行业来讲,这五年来,即使从财务投资的角度看,银行成立租赁公司获益亦十分丰厚。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19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规模达到661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净利润就已达到47亿元。这意味着,今年全年,全部金融租赁公司的利润有望达到100亿元。

  其实,对于母行来说,金融租赁公司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让其产品线得以极大向前延伸。因为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传统的单一贷款往往难以满足。而租赁公司的出现,让银行有了可以打“贷款+租赁”组合拳的可能。

  “贷款解决企业融资的需求;租赁则解决出表和减轻税负等诉求。”工银租赁设备金融事业部人士称,租赁业务已成为分行业务拓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上述工银租赁设备金融事业部人士解释称,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不大适合银行贷款介入的领域,却可以通过设备的批量采购和周转出租进入。这样一来,就扩大了工行集团的业务覆盖面。

  该人士表示,租赁业务丰富了母行综合服务手段,协助分行稳定了重要客户,为母行带来租金汇兑清算、结售汇、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带动了优质贷款项目的实施,增强了贷款项目的物权保障及资产管理能力,发挥了综合贡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