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最新突破,作为国际贸易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理业务,将率先在浦东落地。

昨日(12月19日),记者从“上海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商业保理试点工作推进大会”上获悉,包括上海莱茵达商业保理公司、拉赫兰顿(中国)商业保理公司等在内的8家公司将获得相关牌照,成为首批参加试点的商业保理企业。另有10家企业与浦东签订投资意向书。

    据浦东方面对记者透露,浦东将用三年时间吸引100家商业保理企业落户。

    与此同时,在此次大会上,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刘亚军表示,继在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的商业保理试点正逐步开展之外,商务部目前正在研究CEPA项下的广州与深圳商业保理试点,并且还将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

    商业保理试点率先落地浦东

    记者从浦东商务委方面获悉,首批8家试点企业包括外资、国资和民营企业,而从股东背景来看,有4家为融资租赁企业、3家为第三方支付企业、1家为贸易商。业务模式主要集中在厂商租赁保理、供零商保理、贸易保理和商业服务保理4个领域。其中,拉赫兰顿、莱茵达、中锋等四家企业主要从事厂商租赁保理。

    据了解,根据浦东新区商业保理改革试点总体目标,至2013年末,浦东将吸引30家保理企业落户,“十二五”期末增至100家。

    根据浦东方面的测算,100家商业保理企业将产生50亿~80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这些商业保理企业将带来250亿~400亿元左右的融资额度,促进上海国际国内贸易发展,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企业。

    今年6月下旬,商务部下发《关于商业保理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商业保理试点。

    据了解,保理是指供应商或出口商与保理机构建立的一种合同关系,依据合同,供应商等将其货物销售或服务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等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专业保理公司25家。其中,天津20家,上海2家,北京、河南、浙江各1家。

    在此次大会上,《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商业保理企业试行办法》也正式对外发布。该办法规定了商业保理公司立的条件,如“商业保理企业应至少拥有一个投资者或其关联实体具有经营商业保理业务或相关行业的经历;应当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不得混业经营等”。

    眼下,上海已率先在全国推出8家首批试点企业,天津方面也正就具体实施办法在紧锣密鼓准备之中。下一步,保理公司的试点规模还在继续扩大,参与者还有望包括像支付宝这样的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企业。

    记者获悉,支付宝曾参与上海市商务委等有关部门所召开的历次试点工作会议。此前,支付宝方面也透露,“正在关注商业保理试点的推进工作,不排除提出试点申请的可能。”

    风险管控成焦点

    “除了银行等传统渠道,保理业务作为商贸领域的综合性金融业务,以及信用销售的重要手段和贸易融资的重要渠道,将成为纾缓中小型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专业保理律师、上海市中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思明告诉记者,保理业务必须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最好是有实业背景,且有较强的后续资金支持能力。上海莱茵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作为此次获得首批试点资质的保理公司,其业务聚焦在厂商租赁保理,该公司总经理吴洪林对记者表示,与融资租赁公司一样,商业保理公司最多能放大10倍杠杆。

    由于融资租赁公司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会进行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业务,这也与保理业务有所类似。所以,面对来自申请保理牌照可能与融资租赁公司业务重叠的质疑,吴洪林称,“融资租赁实际上是买方的业务,而保理则是卖方的业务,而且保理业务相对于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较大。”

    对此,专业保理律师林思明进一步分析指出,保理业务的商业模式最好是专注于保理某细分领域。而且投资方或者经营团队在该领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风控体系上最好聘请业内有丰富实务经验的专业律师起草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并且聘请专业的总经理和管理团队。

    另外,记者还获悉,为了给商业保理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浦东新区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体制机制的保障、制定扶持政策、成立商业保理协会等三方面积极推动商业保理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