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是燃气的一种,具备高效、低能耗、污染小的清洁能源特征。在经历2015年消费增速不足5%的低谷之后,近年来在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煤改气”等因素的驱动下,天然气消费需求不断回暖,2018年消费量增速超过16%,燃气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20年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复合增速超过10%,同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断上升,从20年前的不足2%,提升到目前接近7%的水平。我国在世界气候大会上做出承诺,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为实现这个目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天然气消费比例具有重要意义。参考全球天然气消费占比23.4%的水平,我国天然气消费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此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价格变化不能较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不利于市场的充分竞争。近几年,我国不断在燃气各个环节开展改革,以破除垄断、提质增效为目标,从上游的开采,到中游的运输,再到下游的终端消费,价格管制逐渐放松,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产业链条各环节运营效率的提升。
燃气属于重资产行业,与融资租赁契合度较高。结合竞争格局,融资租赁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准切入点,在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例如:对于资金规模和价格具备优势的租赁企业,可选择上游开采以及中游长距离输送环节拓展相关业务,这些环节资金规模需求较大,但对于租赁企业的专业性要求不高;对于以行业经验和产品服务见长的租赁企业,可主要选择下游终端消费环节拓展相关业务,这些环节参与主体较为多元,投资规模和资金成本的要求不一,对专业性和产品服务的需求偏好也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燃气产业链涉及众多设备供应商,循着这类线索开展厂商租赁业务,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一方面,国内天然气供给较为紧张,每年从海外进口的天然气数量不断增加,并对价格形成一定的冲击,如何提升国内燃气供应保障能力成为重要议题;另一方面,虽然在多领域推动了相关改革,但管制尚未完全取消,长输等环节的市场竞争仍不充分,价格机制对市场供求的反映灵敏度仍有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