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会计界对金融危机期间减值模型的作用和表现进行了深刻反思,认为减值损失延迟确认,是旧准则的薄弱环节。这主要体现为旧准则的减值要求使用“已发生损失模型”,即在信用损失发生时才确认信用损失。新准则的减值规定是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它解决了信用损失延迟确认的问题,也解决了旧准则中多个减值模型复杂性的问题。

一、 从会计逻辑到金融逻辑的转变
  旧准则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与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损失。该模型要求在确认减值损失前需要确认减值客观性证据。同时在计算利息收入的实际利率及估计末来现金流量时,都不允许考虑尚未发生的预期损失。

  旧准则减值模型在应用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益在时间上不匹配,导致损失事件前会高估利息收入,发生损失后,会高估损失的金额。二是客观性证据一旦确认,会放大损失,导致企业资产质量的迅速下降和财务状况急剧恶化。三是与金融风险管理政策存在不一致,主要是因为金融工具的定价会考虑信用风险。四是确认客观性证据会因为不同的判断标准而不同,不具有可比性。五是单项测试和组合测试存在不一致。六是已发生损失模型与风险管理理论存在不一致性。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ECL)是一种与已发生损失模型相对应的概念。新准则规定,预期信用损失是以违约概率为权重的、金融工具现金流缺口(即合同现金流量与预期收到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的现值的加权平均值。

预期信用损失是将损失分配在金融资产确认收入的时间段上或者进行提前确认,金融资产早期收益会略少,但后期收益会略高,利润会更加平滑。

  对于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而言,预期信用损失是新概念、新思想,使会计准则的会计逻辑转变到金融逻辑。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会计理论和金融理论各自自成体系,理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时间”和“不确性”的理解上存在巨大的鸿沟。会计在时间上强调过去,而金融和风险管理强调的是未来。会计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不确定性,以保证会计报告的客观性、一致性和公允性。而金融和风险理论则以不确定性为基础和前提。新准则采用预期信用损失,体现为不同理念的统一。

二、新准则预期信用损失计量的要求

  无论旧准则还是新准则,在计算减值时都要对资产质量进行判断,然后才使用不同的减值方法或标准。在旧准则实施中,金融资产特别是贷款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级分类。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对租赁应收款的判断基本采用五级分类进行资产质量分类,其他类型的租赁公司如广州越秀租赁公司也是采用此类方法,在五级基础上细分为十二级。

  新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一般方法下,基于自初始确认后信用质量变化采用“三阶段法”,三个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和利息收入。但一般方法对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并不适用。另外,应收账款、合同资产和租赁应收款可以采用简化方法。因此,对于租赁公司而言,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以做出会计政策选择,可以选用一般方法(三阶段法,要求证估何时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也可以选用简化方法(计量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

  一般方法下,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是判断确认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的关键。准则规定确认风险是否显著增加,应当考虑风险的相对变化,而非违约风险变动的绝对值。准则应用指南指出判断标准:通过比较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所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和该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所确定的预计存续期内的违约概率,来判定金融工具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应用指南列举说明企业可以使用的信息来源与指标,包括内部价格指标的显著变化、外部市场指标的显著变化、内外部信用评级的显著变化、逾期信息等因素以评估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

  准则规定了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基本原则:通过评价一系列可能的结果而确定的无偏概率加权金额;货币的时间价值;在无须付出不当成本或努力的情况下可获得的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及可支持的信息。要求预期信用损失的估计应当反映通过评价可能结果的范围而确定的不存在偏见的概率加权金额,在实务中可能无须涉及复杂的分析,运用相对简单的模型可能已经足够,而无须使用大量具体的模拟情景。预期信用损失应当采用在初始确认时的实际利率或期近似值,折现为报告日的现值。而对于租赁应收款,用于计量损失准备的现金流量应与按照租赁准则计量租赁应收款的现金流量相一致,用于计算预期信用损失所使用的反映货币时间价值的折现率应与按租赁准则计量租赁应收款所使用的折现率相同。

三、租赁应收款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实务

  从定义和理论出发,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方法是一个非常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依托大型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而言,其母公司具备风险计量能力和内部评级基础,可以在现有的系统和模型进行改造性的开发。但对于大量非金融租赁公司而言,建立金融工程系统无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
  1、简化方法

  准则应用指南的简化方法是以应收账款使用准备矩阵为例。根据应收账款的逾期天数与违约损失率对照表确定该应收账款组合的预期信用损失,对照表以此类应收账款预计存续期的历史违约损失率为基础,并根据前瞻性估计予以调整。

  对于租赁公司而言,参照应用指南中的准备矩阵方法,使用损失率法,不需要过多假设,基本计算步骤如下:

  ①基于租赁资产的信用风险特征区分资产;

  ②获取不同租赁资产组合12个月和整个存续期的损失率(在不同的观察点);

  ③根据前瞻性信息作出调整。

  环球医疗2018年报中披露,自2018年12月31日采用简化方法计量预期信用损失,根据共享信用风险特征对租赁应收款进行分类,根据前瞻性信息,进行历史分析,将承租人的行业或地区确定为影响信用风险及预期信用损失的重要经济变量。使用拨备矩阵对预期信用损失进行计算,对应收融资租赁款进行五级分类,损失率的确定基于具有相似的信用风险特征的不同客户群组具有相同的损失模式(例如,地区,客户行业,五级分类以及是否有其他担保形式)。拨备矩阵的建立是基于集团所观察到的历史逾期率,并根据前瞻性信息进行调整。

  2、一般方法

  一般方法下的预期信用损失是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接下来的12个月内可能发生损失的概率加权计算得出来的全部信用损失或存续期所有可能发生的违约事件而导致的预期信用损失。

  计量租赁应收款预期信用损失的方法应当反映下列各项要素:

  ①通过评价一系列可能的结果而确定的无偏概率加权平均金额;

  ②货币时间价值;

  ③在资产负债表日无须付出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或努力即可获得的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未来经济状况预测的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

实务中,对于EAD需滚动测算。大部分租赁公司的合同现金流特征表现为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但仍有部分公司的合同现金流特征表现为存在租前息、或在最后几期归还本金等不规则的还款模式,对于此类临近到期日才具有重大还款义务的合同现金流使用12个月的违约风险进行评估并不适当。

  实务中,对于LGD采用参考巴塞尔45%、75%且由公司内部评估。部分租赁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例如海通恒信在其IPO资料中披露按照风险大小将与客户的交易分为12个违约损失率等级,海通恒信认为,违约损失率与具体交易的关联性比违约概率更强,其大小不仅受客户信用状况的影响,也受到特定交易结构条件(如是否有担保)的影响。

  实务中,对于PD未来12个月内客户发生违约的可能性。海通恒信对客户的违约概率评级四大类16小类。对客户进行首次信用风险审核时计算其违约概率,放款后,在客户再次提出资金需求或出现风险预警时(如客户财务状况恶化或租金逾期)对该客户的违约概率进行重估。

  准则从实务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实务、经济的原则。因此,不管是简化方法,还是一般方法,用于会计计量的模型方法也不应存在过多的主观假设和复杂的技术处理,降低人为干预的风险,维持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