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波周期是一个长周期,萧条期阶段预判还有4至5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租赁业不但要正视现实,适当放缓步伐、收缩战线,防控风险,更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抓住有利时机,明确方向,苦练内功,主动作为,争取在下一轮康波周期中脱颖而出。

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以下简称租赁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后,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逐步达到了6万多亿的规模。期间,经历过高速发展期,2007年至2016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0%以上,市场一片沸腾,各方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以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8号)和2015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9号)两个文件出台为标志,租赁业到达一个阶段性顶峰。进入2017年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开始出现困难,资金链紧张,违约急剧上升,部分知名民企和上市公司不断爆雷,个别大型省属国企开始债务违约,给租赁业带来了资产质量下滑的巨大压力。从债券市场看,2018年,我国债市共有120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高达1176.51亿元,创下2014年债券违约元年以来的最高值。120只债券违约数量与前4年总和(2014年-2017年)122只基本持平;1177亿元违约金额比前4年总和860亿元高出约36.9%。而债券市场的发债群体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属于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一个头部企业群体,这个群体在2018年都遭到了巨大冲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违约潮,可见整个企业群体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以及资金链的紧张程度。实体经济的困难无疑给租赁业带来了重大影响,租赁业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降,2018年仅增长7.73%,增速开始落后于银行贷款,也落后于社融增长速度,行业有进入困顿期、瓶颈期的迹象。行业未来该如何发展,引发了全行业的思考。

一、首先要认清趋势

市场策略一定要适应大的经济趋势,顺势而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一般要远远优于逆势而动。当前,国内国外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宏观经济形势异常错综复杂,更需要冷静观察、深入分析,争取把握住大的发展趋势,才能为制定正确的市场策略奠定基础。对于宏观经济分析,理论界有很多流派和方法,周期分析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近年来引起了高度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被誉为宏观经济研究的“明珠”。

经济周期理论大致有四种划分:第一短周期,是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3-4年的经济周期,又称为库存周期,主要表现在40个月左右厂商会出现存货增加、生产减少的规则波动现象。第二中周期,是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来的一种9-10年的经济周期,也称为朱格拉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由繁荣、危机与萧条三个阶段反复出现形成的周期现象。朱格拉周期是一个产业的投资周期,一般认为三个基钦周期组成一个朱格拉周期。第三中长周期,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一种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又称为房地产周期,是人口和货币因素驱动的。一般认为二个朱格拉周期组成一个库兹涅茨周期。第四长周期,是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来的一种50-60年的经济周期,又称为康波周期,其核心观点是全世界的资源商品和金融市场会按照50-60年为周期进行波动,一个大波里面有4个小波:繁荣、衰退、萧条、回升,每一个康波是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总的价格的上升或总的价格的下降。三个库兹涅茨周期构成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对比四种不同划分的经济周期,不同周期的共振肯定具有极强的影响,而康波周期影响时间最长。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经济总体趋势是超高速→高速→中高速运行,大的发展走向是上升阶段,对于长周期下降阶段的应对缺乏实践经验,很多企业还处于经济高速上升期的盛宴回忆中,对经济下行明显准备不足,盲目扩张,杠杆率高企,市场策略出现严重误判,造成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生产经营遭到巨大冲击,严重者走上破产的道路。

康波周期的研究,上一个活跃期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国内研究康波周期的论著开始增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号称“周期天王”的周金涛。周金涛有句名言在市场上广为传播——“人生发财靠康波”。回顾近代世界经济史的五轮康波周期,第一波1782年-1845年,是蒸汽机时代,从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回升期,历时63年(有效周期长度50年)。其中,萧条期1825年-1836年,持续11年,时间跨度占整个康波周期的22%;第二波1845年-1892年,是钢铁铁路时代,历时47年。其中,萧条期1873年-1883年,持续10年,占整个康波周期的21.28%;第三波1892年-1948年,是电气、重化工业时代,历时56年(有效周期长度49年)。其中,萧条期1929年-1937年,持续8年,占整个康波周期的16.33%;第四波1948年-1991年,是汽车、计算机时代,历时43年。其中,萧条期1973年-1982年,持续9年,占整个康波周期的20.93%;第五波是信息技术时代,本次康波周期1991年至2004年是繁荣期,2004年至2015年进入衰退期,2015年是全球经济及资产价格的一个重要拐点,开始进入萧条阶段。参照近四轮康波周期中萧条期的持续时间和时间跨度占比,并考虑到朱格拉周期的叠加因素,预计本轮康波周期的萧条期大致有9-10年,这就是我们现在可能要面对的经济冰冻阶段的时间长度,目前才仅仅过去将近一半,2018年-2020年有可能是萧条期中最为艰难的年份,渡过这个阶段大约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随着5G商用的推广、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突破,萧条期的调整将会加速结束,进入回升期,预计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将会成为下一轮康波周期的标志性创新技术。

大的宏观经济趋势分析后,就很容易弄清楚租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相应的市场策略也就容易制定:第一,目前及未来五年,并不是好的扩张期,凡是大幅度超越GDP增速、银行业贷款增速、社融增速的市场策略都显得过于激进,失败率或损失率将会急剧上升。“危机来时,就地卧倒”,能做好守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第二,面对不断爆雷的市场,风险控制要始终顶到首位,这是应对愈演愈烈违约潮的不二法则,也是生存下去的前提与基础。在选择客户上,应更加审慎,优中选优。租赁业目前的业务收入构成中,主要以赚取资金价差为主,如果按照5个百分点的价差、三年租赁期、1个百分点/年的服务费粗略估算,大约6至7个项目中有一个出险(假设项目投放金额一样,实际测算可取均值),从盈利角度看,业务就白做了。有2个项目出险,就会出现大幅亏损。因此,在信用风险上升期,应慎之又慎挑选客户,尽可能降低出险概率。第三,应抓住时机,调整资产结构,加强管理,练好内功。经济下行期,可以适当放缓业务拓展速度,对存量资产进行梳理,尽可能优化结构。存量资产难以进行优化结构的,可以采取针对性新增业务辅助优化工作,使资产规模分布、行业分布、地区分布、业务品种分布、收入构成、租期构成等更加符合公司战略,更加符合市场,安全性与盈利性的平衡更好,有助于未来持续性发展。同时,应加大公司各类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梳理、补充、完善、修改,使之更加科学、高效;加大各条线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养,提升职业道德水准,强化作风建设,为未来回升期各项工作拓展预先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二、要认清行业本质

认清宏观经济趋势是制定市场战略的首要条件,而认清租赁业的行业本质则是制定市场战略的必要条件。只有摸清租赁业的规律,才能了解行业的优势、劣势,才能做出符合市场的判断。

(一)租赁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行业?

租赁业引进中国已经30多年了,增长也十分迅猛。但是,一直以来,行业有一个核心问题始终横亘在每一个租赁业人员的心头:我们从事的行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行业?从目前看,租赁业有两种业态:金融租赁公司,由银保监会监管,归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主要由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金融办)监管,暂归属于一般工商企业或类金融企业。从金租公司和商租公司开展的业务情况看,这两类机构都兼具金融属性和经营资产属性,只是表现的侧重点和特征略有区别。从现状看,租赁业90%以上业务量都是售后回租业务,本质上是赚取资金利差,为承租企业融资,主要表现为金融属性。经营性租赁在所有业务中占比不超过5%,主要表现为经营资产属性。直租业务则兼具两种属性,租赁物如果是标准化、易于流通,经营属性表现的更多;反之,金融属性居于主要地位。那么,我们分析一下租赁业这两种属性。

先看金融属性,主要表现在:帮助承租人融资。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下,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主要有发行股票、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信托、票据、保理、融资租赁等。截至2018年末,我国社会融资存量200.75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134.69万亿元,占比67.09%,是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而融资租赁行业仅占比3.26%,在资金供给体系中明显属于从属地位、补充地位。而且,租赁业的资金除小部分来自于资本金以及留存利润,大部分还是来自于银行,属于资金中介性质,如定位于发挥金融属性为主,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而且,金融供给越充分,表现的越明显。

再看经营资产属性,全球经济已开始进入工业4.0时代,我国也明确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对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将大力推进和突破。制造业的智能化,也就是俗称“机器换脑、机器换人”,将是未来一个较长时间的趋势,市场需求也将会呈现数量级的递增,市场空间巨大。而租赁业恰恰在促进机器设备的制造、销售以及供应、出租、管理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这是银行机构和其他工商企业比拟不了的,在第四次工业浪潮中应大有可为,这才应是租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租赁业到底应该怎么做?

经营资产属性虽然是租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金融属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融物”与“融资”一体,才是租赁业的魅力所在。二者如何运用和平衡,与租赁公司个体情况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租赁公司发展初期,更多的是运用金融属性,重点拓展售后回租业务,一方面解决吃饭问题,一方面磨合团队与工作流程。目前大多数商租公司与金租公司都是这个模式。租赁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一定阶段,往往尝试转型,直租业务与经营性租赁比例会缓慢增加,经营资产属性体现的更多、更被重视。

那么,在康波萧条期,租赁业应该怎么做?

1.可以发挥租赁的优势,尽量规避信用风险。对于租赁业,萧条期面对的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每一轮康波周期,都会在衰退期和萧条期出现大规模的市场出清,萧条期阶段市场出清的数量则更多。市场出清不仅仅是经济下行的一种表现,也是为了下一轮经济回升集聚新的内在动力,其直接表现是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或者资金链出现问题,违约率急剧上升,信用风险快速放大,一些企业会出现倒闭破产。信用风险对租赁业伤害是巨大的,不仅会影响到持续经营能力,严重者往往还会引发流动性危机。规避或者减少信用风险,除了传统的加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与管控外,我们可以转换一下思路,将业务项目的审查重点从信用风险转向租赁物风险上,大力开展以租赁物风险识别与资产管理为重点的业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居于第二位或从属地位。换句话说,就是大力开展租赁物本身变现价值能够较好覆盖风险敞口的业务,这样,才能有效发挥租赁本身的优势,这也是租赁业区别于银行业的一个核心所在。需要说明的是,这类业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信用风险,但无法从根本上完全规避信用风险。完全规避信用风险,逻辑上要求租赁物的价值能够在租期内升值,这在现实中很难找到或者这类租赁物本身就存在很少。因此,承租人的信用风险还是需要出租人始终高度关注的,绝不可放松。

2.努力给租赁物流通插上翅膀,尽量提高变现能力。租赁物是开展租赁业务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一般讲有三种:一是飞机、轮船、汽车等,特点是通用性强、易流通、易处置、残值率高;二是机器设备,特点是种类繁多、专业性强、缺乏流转市场、变现折价率低;三是道路、桥梁等,租赁物基本上不具备实际对抗风险的能力。从上述三类租赁物可以看出,租赁业开展以租赁物本身变现价值可以很好覆盖风险敞口的业务,必须解决租赁物可以流通变现这个关键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租赁公司自建一个专业化租赁资产管理团队,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化租赁资产管理团队,对租赁物进行专业化管理,专门负责租赁物的保值、流转变现以及残值处理等。这种方法更适合第一类租赁物。二是建立租赁物流转市场。提高租赁物流通、流转能力,大幅度增加租赁物对抗风险的价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租赁物都适合,更能有效解决第二类租赁物、第三类租赁物变现价值低或难以变现的行业性难题,极大的促进租赁业的发展。建立租赁物流转市场一直是租赁业大力呼吁的,但一直未见实质性进展。在现行的条件下,不妨由一些租赁公司结成联盟,先共同组建一个小型的租赁物流转市场,重点是将租赁物与股权结合在一起,在租赁物流转市场上挂牌出售,真正实现租赁物的流通和变现。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租赁物交易种类,逐步增加交易参加者范围,最终促成全国性租赁物交易市场的落成。

3.必须着力提升经营性租赁水平,尽量扩大业务占比。经营性租赁是对抗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与售后回租相比,经营性租赁至少在两个方面有着巨大优势:一是经营性租赁业务往往更看重租赁物本身的价值与管理,租赁物一般便于流通变现,有租赁物锁死或取回手段,一旦承租人违约,能够在第一时间取回租赁物,寻找另外的客户进行出租。在这种模式下,承租人出现信用风险对出租人冲击不大,出租人本金(购买租赁物资金)损失风险可以较好的得以规避,损失的主要是利息收入,整体风险明显减小。二是开展经营性租赁的租赁公司,往往有一支专业团队,对租赁物所涉及的行业景气度、技术标准、销售市场、使用市场等有着深入的研判,对租赁物市场价值有着清晰的分析,有能力对租赁物进行管理和处置,持有和取回租赁物的风险较低。同时,这类租赁公司有着较广泛的客户合作渠道,可以促进制造商的产品销售,往往可以以一个很优惠的价格,从制造商拿到租赁物,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有些还可以拿到制造商的回购条款,极大的降低了出租人的风险。国外租赁业有句名言:“经营性租赁是融资租赁的最高阶段”,其意义就在此,这才是“真租赁”。

经营性租赁的核心是出租率和租金回收率。与售后回租业务的重点不同,售后回租非常依赖于承租人的信用和增信措施价值,更多表现是个体的信用影响。而经营性租赁更看中的是承租人群体的信用影响,单一承租人的信用影响被弱化。单一的经营性租赁违约影响并不严重,而违约后能否迅速找到新的承租人则更为关键。没有足够数量的合格承租人群体的储备,单一的经营性租赁发生违约风险也是很致命的,毕竟租赁公司的资金是错配的。

三、要构建持续发展的机制

持续发展既是市场战略的目标,也是市场战略的要求。康波周期是一个长周期,萧条期阶段预判还有4至5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租赁业不但要正视现实,适当放缓步伐、收缩战线,防控风险,更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抓住有利时机,明确方向,苦练内功,主动作为,争取在下一轮康波周期中脱颖而出。

1.仔细打磨团队。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基础,优秀的团队则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租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最大的瓶颈,人才供给总量,特别是中高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人才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同时,由于租赁业规模增长迅速、政信项目占比较大、租赁业还未经历过一个完整的周期等因素,租赁公司整体队伍显得经验不足,综合能力比较单薄,主要表现在:营销端专业化程度不高,对行业、对客户的认知、尽调与分析不全面、不深入,市场拓展与商务谈判能力不强,优质客户群体粘性较弱;风险审查端缺少有别于银行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体系、租赁业的风险特性体现不足、对租赁物资产价值覆盖风险敞口的评估缺失衡量工具;资产管理端缺少各类资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包括租赁物价值评估、取回手段、处置渠道等,资产管理综合能力不足等。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除了加大培训力度、加快人才引进、科学使用人才,有几点需要关注:一是价值观念上要同向。必须对公司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强大的向心力;二是目标方向上要同心。公司战略和目标入脑入心,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应作出的贡献,有清晰可行的行动计划,有强大的执行力;三是能力素质上要同步。自主性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员工自觉学习,主动研究业务、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保持思维活力,激发员工潜力,使员工持续增值;四是作风建设上要同严。“态度决定一切”,提倡专注工作、尽心工作的态度,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倡坚韧不拔的毅力,提倡坚持到底的耐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2.仔细打磨制度与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先行;高效工作,重在流程。目前租赁业的一万多家公司(实际开展业务的估计有2000家左右),除了头部的一些金租公司和商租公司,如工银金租、交银金租、平安租赁、远东租赁等,有着较成熟的制度流程体系,大多数租赁公司都成立时间较短(成立时间在10年以内),不但人员在储备、培养与磨合中,对租赁业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中,各类制度和流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在经济下行期,企业违约率高发,业务拓展难度加大,也正好给了租赁公司一个全面审视自己的良机。租赁业一些项目出险,不仅仅反映了风险管理的不足,也同样折射出相关制度和流程还不够科学,特别是细节的把控,这是业务管理水平高低的核心体现。在这个方面,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出去,多向租赁同业学习和交流,多向先进银行学习和交流,在对比中发现不足、查漏补缺。二是公司内部组织人员,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系统性剖析公司的制度与流程体系,打造一套符合公司自身禀赋、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符合租赁业规律、符合监管要求的体系。同时,注意配套保障监督措施,确保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3.仔细打磨企业文化。“一流的企业管理靠文化,二流的企业管理靠制度,三流的企业管理靠人”。在企业文化塑造方面,有着大量的书籍和案例,这里不再累述。有几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要建立尊重文化。现代管理学提倡“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其中感情留人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场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感情留人的基础与前提就是相互尊重,要能让每一位员工,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能感受到公司他人的尊重,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信任,这样才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要建立沟通文化。提倡通畅平和的交流文化,包括上下级交流、同级交流、不同部门交流等。沟通,不但是交流业务,也包括思想、看法等。沟通一定要针对特定行为、对事不对人、坚持目标导向、最佳时机回馈、进行负面反馈时要在对方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要多换位思考,强调合作,坚决反对以势(权)压人、搞团团伙伙,这样才能构建一个融洽的沟通氛围,大家能够畅所欲言、互通情况、消除误会、发现问题、形成共识。良好的沟通文化是公司内部高效运转的基础,“华为的管理之道”就十分重视沟通,将有效沟通列为华为九大工作法之一。三是要建立执行力文化。“上层作势,基层做实”。多数企业的发展并不缺少好的战略规划,真正缺少的是一大批优秀的执行者。必须用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专注力、严格的自律精神,将员工打造成一个个高效的执行者,确保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四是要建立自我改革文化。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一个租赁公司,无论处于发展的什么阶段,无论历史多久、规模多大,都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要不断汲取各种知识,不断吸纳五湖四海的各类优秀人才,不断改进自我弱点和不足,才能保持持续发展的动能。一个故步自封、缺乏虚怀若谷的公司,未来发展一定是僵化的,会失去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