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经营租赁工具优势,不断创新产品,提供“金融租赁+油气设备+服务”,为集团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昆仑金租力量。
经营租赁是金融租赁公司依法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之一,具有直接服务实体经济、抵税降本、灵活出表等优势,最能体现金融租赁“融资+融物”的功能特色。根据会计准则,经营性租赁设备所有权归属于租赁公司,有助于减轻承租企业的财务压力,让承租企业实现轻资产运营。作为直接租赁的主要方式,经营租赁在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增值税抵扣降本增效、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大有可为。
经营租赁有助于企业加速设备更新和绿色转型。政策支持和引导经营租赁业务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所属融资租赁公司健康发展和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明确提出,中央企业所属融资租赁公司要有效发挥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优势,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直接租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直接租赁服务纳入鼓励类产业。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也强调,发挥融资租赁业务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支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绿色环保装备购置、安全应急装备应用等。
低成本加速设备更新绿色转型。经营租赁作为典型的“融物”业务,是金融租赁公司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核心工具。承租企业通过直接经营租赁的方式获取急需设备,并通过增值税抵扣有效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同时可增强经营灵活性,有助于主业单位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加速战略业务布局与创新成果转化。2023年以来,昆仑金租与油气田、油田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炼化等企业深化战略合作,推进钻井、压裂、动力等设备的电动化、自动化更新,开展经营租赁业务规模达20亿元,有效助力主业单位提升资产配置效率、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租投联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营租赁业务和高端装备、实体经济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同业金租公司通过“产业资本+经营租赁”的方式,推动了储能电站、新能源电池、半导体与封装设备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落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帮助。昆仑金租通过与昆仑资本协同合作,为昆仑资本所投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助力企业进行设备更新。进一步发挥租赁业务特色和优势,通过产投融一体化协同,围绕集团公司“7+4”产业布局,突破单一金融产品服务能力限制,探索新兴产业方向的产融结合途径,实现融融协同、以融促产。
经营租赁有助于企业改善财务表现。经营租赁能够将大型资本支出转化为平滑的、可预测的周期性经营支出,确保企业现金流始终处于安全区间,极大地提升企业财务的预见性和精准度。当有新项目上马时,企业可以快速租入先进设备,迅速形成产能,抓住市场机遇,极大地提升资产周转率和资本回报率,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自行购买设备意味着企业将承担所有风险,这些成本是刚性且固定的。经营租赁则将这种刚性、固定的成本,转变为透明、可变的运营成本。租金是固定且可预测的,便于企业进行精准的年度预算和成本控制,还能有效规避设备老化贬值风险、技术迭代风险。这种成本结构的优化,使得企业的总拥有成本变得更加清晰可控,增强了企业应对市场波动时的弹性和适应性。
经营租赁的租金支出可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租金增值税可以作为进项税予以抵税,与一般银行贷款融资相比,具有较为显著的节税优势。这种税务优化效应可以直接提升企业净利润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此外,租金支付节奏可与企业收入周期精准匹配,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收入节奏,合理安排租赁付款周期,既能平滑利润波动,又能改善财务报表表现。
经营租赁有助于形成设备租赁统一大市场。在服务国家战略层面,构建统一设备租赁平台是推动资源高效配置的关键。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设备资源的实时监控、精准调度与科学评估。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能源行业正加快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平台的规模效应可提升大型专用设备利用率,引导资源精准投向新兴产业与关键设备领域,加速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础。
在赋能实体经济方面,设备共享租赁模式有效打破了中小微企业设备资源获取瓶颈。平台化资源帮助企业及时获取新型设备,缓解短期购置资金压力,避免错失发展机遇。共享机制打破设备私有与闲置并存的低效局面,推动设备资源从“企业私有资产”向“社会公共产能”转化,实现产能精准配置与动态平衡,提升全社会资产周转效率与资本回报水平,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在服务油气主业方面,落实集团公司统筹钻机新购、租赁的相关要求,结合集团公司战略规划,聚焦油气生产重点设备和高端装备,积极建设好、使用好集团公司设备共享租赁平台。依托经营租赁共享模式,科学整合资源供需,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优化资产结构,重塑资产利用方式,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同时,经营租赁资产作为金融资产,可通过资产交易、设备共用共享、再制造等方式,进行便利便捷处置,提高资源的敏捷供给与调整能力,增强集团公司产业链韧性,有力支撑新兴产业布局。